[发明专利]装配式建筑建造碳排放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5889.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29/01;F23G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建筑 建造 排放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建造碳排放处理系统,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主要由混合罐、燃烧罐、脱硫装置和液化装置构成,所述混合罐和燃烧罐的底部均通过脚撑固定在地面上,混合罐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废气管,废气管的侧面开设有氧气管,混合罐的顶部通过第一通气管与安装在燃烧罐底部的引风机连接,引风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伸入到燃烧罐的底部,燃烧罐的顶部与第二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与脱硫装置固定连接,脱硫装置通过第三通气管与液化装置连通。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燃烧,有效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处理效率,对二氧化碳进行液化的处理,达到了变废为宝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建造碳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碳排放一般是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导致分子键能的断裂,因此气体分子吸收红外线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发生,而只是阻挡热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的一个绝热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某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在建筑建造的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果不对这些气体进行处理,就会造成温室效应,严重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二氧化碳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建筑建造工程会专门建立一个碳排放的处理系统,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二氧化碳的处理,仅仅是吸收,然后对这些二氧化碳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建造碳排放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式建筑建造碳排放处理系统,主要由混合罐、燃烧罐、脱硫装置和液化装置构成,所述混合罐和燃烧罐的底部均通过脚撑固定在地面上,混合罐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废气管,废气管用于将建筑产生的废气输入到处理系统中,废气管的侧面开设有氧气管,用于向处理系统中输入纯氧,混合罐的顶部与第一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安装在燃烧罐底部的引风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引风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伸入到燃烧罐的底部,燃烧罐的顶部与第二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与脱硫装置固定连接,脱硫装置通过第三通气管与液化装置连通,液化装置的底面两端分别与一根竖直安装的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第一底座的顶面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底座设置在地面上,液化装置的底部与三向阀的中部端口固定连接,三向阀的两侧端口分别与一个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储存罐顶部连通,这样在当其中一个储存罐存满二氧化碳液体后,改变三向阀的流向,即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储存罐,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时,通过混合罐将输入到处理系统中的废气和纯氧混合均匀,然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将混合后的废气和纯氧输入到燃烧罐中进行燃烧,从而提高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碳排放的处理效率,燃烧后的废气,经过脱硫装置进行脱硫与降温,降温后再输入到液化装置中进行液化,液化后储存,从而便于进行各种应用,如保存食品、人工降雨以及植物生长促进剂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通气管上固定有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罐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伸入混合罐内与搅拌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转动,从而提高输入到混合罐中废气和氧气的混合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燃烧罐底部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点火器,通过点火器对废气和纯氧点燃,提高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5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碳聚烯烃母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动翻动食物的高压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