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血管路抖动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5249.3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8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堃;隋娜;王传雷;王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1/08 | 分类号: | G01M11/08;A61M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血 管路 抖动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血管路抖动检测系统,包括:氧合器结构,包括不间断电源、供氧设备、供血管道、输血管路和氧合执行机构,所述氧合执行机构分别与所述供氧设备、所述供血管道和所述输血管路连接;连续采集机构,设置在所述氧合器结构的附近,用于面对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执行图像采集,以获得与多个采集时刻分别对应的多个现场采集图像,并将每一个现场采集图像作为待处理图像输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输血管路抖动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输血管路抖动检测系统及方法运行稳定、监控有效。由于能够对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的抖动状态进行现场检测和分析,以及时识别出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过抖场景,从而方便后续执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合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血管路抖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膜式氧合器的突出优点是气体交换效率高、血液破坏程度比较轻微。
膜式氧合器具有强大的气体交换能力,提高二氧化碳的交换只需增加气体的吹入量,而血流无需变化。由于血气各走一边,在气流量增加时,不会增加血球的破坏和降低氧合能力,也不增加气栓的危险。由于膜式氧合器对氧具有很高的通透性,在氧吹入很小的情况下可达到最佳的氧合。血液的氧合可通过气体氧浓度来调节。因此,膜式氧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调节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
膜式氧合器使用的补体是血浆中的一类蛋白质,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迅速激活产生一系列反应。膜式氧合器的补体激活是由于血液和异物表面接触的结果,主要通过替代途径激活。鼓泡式氧合器的补体激活是由于气血直接接触的结果,主要通过经典途径激活。免疫球蛋白可加强经典激活。膜式氧合器的补体激活程度比鼓泡式氧合器轻。膜式氧合器的氧合类似人肺,气血不直接接触,没有鼓泡的气泡产生和消除过程,对红细胞的损伤较轻。膜式氧合器可减轻血小板的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血管路抖动检测系统及方法,能够对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的抖动状态进行现场检测和分析,以及时识别出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过抖场景,方便后续执行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对氧合器结构的干扰。
为此,本发明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处重要的发明点:
(1)对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的各个时刻的各个分布位置进行检测,以基于各个分布位置的重叠程度对输血管路的抖动进行分析,以及时识别到输血管路过抖的状态;
(2)输血管路的各个时刻的各个分布位置沿着时间轴的重叠程度越高,计算获得的输血管路的抖动等级越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血管路抖动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氧合器结构,包括不间断电源、供氧设备、供血管道、输血管路和氧合执行机构,所述氧合执行机构分别与所述供氧设备、所述供血管道和所述输血管路连接;
连续采集机构,设置在所述氧合器结构的附近,用于面对氧合器结构的输血管路执行图像采集,以获得与多个采集时刻分别对应的多个现场采集图像,并将每一个现场采集图像作为待处理图像输出;
外形搜索设备,与所述连续采集机构连接,用于从每一个待处理图像中搜索出与输血管路外形匹配的图像区域以作为待比对区域输出;
曲线提取设备,与所外形搜索设备连接,用于沿着待比对区域对应的管道走向上待比对区域的每一个位置遍历提取与走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待比对区域的中心像素点,并基于各个位置分别对应的各个中心像素点拟合成与待比对区域对应的管道走向匹配的当前管道曲线;
抖动分析设备,与所述曲线提取设备连接,用于获得多个采集时刻分别对应的多个当前管道曲线,并基于所述多个当前管道曲线沿着时间轴的重叠程度计算所述输血管路的抖动等级;
高亮显示设备,设置在所述氧合器结构的附近,与所述抖动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输血管路的抖动等级超过预设等级阈值时,高亮显示输血管路过抖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5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