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3838.8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7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夏和生;王硕;程煜;马珍万;王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75/02 | 分类号: | C08L75/02;C08K7/06;C08K7/14;C08J5/04;B33Y70/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宋红宾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连续 纤维 胺基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由动态酰胺基脲键聚合物、连续纤维和固化剂混合后浸渍并固化得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并涉及到了制备方法,通过预浸渍的方法将干纤维丝条用含动态酰胺基脲键的聚合物充分浸渍,利用螺杆挤出机得到预浸丝条。FDM打印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层间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以及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能。由于动态键的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破坏树脂基体回收纤维;并且该FDM打印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失效后,可以实现层间性能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涉及到一种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为应用到FDM打印的树脂基体的种类相对较少,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有PLA,ABS,PEEK,PEI等,亟待开拓新型复合材料基体树脂,例如本发明中开发的新型可逆交联动态树脂基体。二是目前应用于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的这些常规聚合物的熔体或溶液的粘度是制约FDM打印的关键因素,而对于可逆交联动态树脂基体来说,当温度达到动态温度以上时,由于化学键的可逆断裂,动态聚合物的粘度急剧下降,更适用于FDM打印。三为最重要的一点是,FDM打印产生的纤维复合材料由于纤维的引入导致树脂基体层间融合的较差,使得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较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动态酰胺基脲聚合物作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不仅可以丰富树脂种类,同时由于动态键的存在,使得聚合物粘度对温度更为敏感,更有利于FDM打印。并且,动态共价键强有力的键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纤维复合材料层间的粘结强度,也可减少缺陷。
本发明面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该复合材料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动态酰胺基脲键聚合物10-50份,固化剂0.1-50份,连续纤维(包括碳纤维和玻璃纤维)10-80份。
动态酰胺基脲键聚合物为动态酰胺基脲键高性能可逆动态交联聚合物,该动态交联聚合物的网络中含有动态酰胺基脲键,其结构式为:
其聚合物的各种分子链结构详见专利CN 109265636。
所述的连续纤维包括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使用的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也可以是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的改性产品,例如利用表面氧化法,表面涂层法,表面沉积法,表面聚合物接枝法等。连续纤维也可以是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或者其改性产品的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碳连续纤维是T300碳纤维、T400碳纤维、T700碳纤维、T800碳纤维、T1000碳纤维、M35碳纤维、M40碳纤维、M46碳纤维、M50碳纤维、M55碳纤维、M60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玻璃连续纤维是为A级玻璃纤维、AR级玻璃纤维、C级玻璃纤维、D级玻璃纤维、E级玻璃纤维、E-CR级玻璃纤维和S级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用固化剂为多异腈酸酯类固化剂或者多氨基类固化剂,为以下结构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利用两步法3D打印(FDM)制备一种3D打印连续纤维酰胺基脲聚合物复合材料:
第一步先利用预浸渍方法产生3D打印连续纤维动态酰胺基脲键聚合物预浸丝条。在该过程中要将温度加热到动态聚合物的动态温度以上,利用螺杆挤出机的高压力,处于动态的动态聚合物将干连续纤维充分浸渍。
第二步,将预浸丝条送入3D打印机的喷嘴内,在打印机内动态聚合物的可逆动态性重新被激活与连续纤维丝束同时打印出,得到增强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38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