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圈面料坯布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3301.1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敏霞;夏金亮;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福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11 | 分类号: | D06M15/11;D06M15/15;D06M15/643;D06M13/292;D06B3/04;D03D27/08;D03D15/0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料 坯布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圈面料坯布的生产工艺,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筘和织布;其中,所述浆纱步骤的具体工艺:将纱线以上浆速率为35‑55m/min,双浸双压的上浆方式浸入至温度为40‑60℃的上浆溶液中,上浆结束,烘干;所述上浆溶液由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淀粉55‑70份;明胶25‑45份;防静电剂2‑3份;柔软剂2‑3份;水750‑1000份;所述防静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角蛋白溶液10‑15份;十二烷基磷酸酯钾0.1‑0.3份;有机硅油2‑6份;水20‑40份,其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提高毛圈面料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圈面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毛圈面料坯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毛圈面料具有绒毛丰满、手感柔软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逐渐走俏国内市场。毛圈面料属于针织绒产品,其通常作为复合面料的底布/基部来使用,然后将由毛圈面料与其他布料共同组成的复合面料做成相应的针织绒毛产品。
现有的毛面料坯布指由有关的纤维通过纺织加工制成,未经染整加工的。坯布可分为毛坯和光坯,毛坯就是指从织机上下来未经漂染处理的坯布,而光坯就是指经过漂染处理后的坯布。现有的坯布在生产制造的时候一般包括以下工序:络筒、整经、浆纱、穿筘、织布和检验工序。
然而在坯布制备过程中,经纱在织机上通过经停片、综、筘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一定程度上纱线之间会出现摩擦、缠绕的现象,使得经纱之间产生静电,从而影响毛圈面料坯布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圈面料坯布的生产工艺,其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提高毛圈面料生产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毛圈面料坯布的生产工艺,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筘和织布;
其中,所述浆纱步骤的具体工艺:将纱线以上浆速率为35-55m/min,双浸双压的上浆方式浸入至温度为40-60℃的上浆溶液中,上浆结束,烘干;
所述上浆溶液由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制成:
淀粉55-70份、
明胶25-45份、
防静电剂2-3份、
柔软剂2-3份、
水750-1000份;
所述防静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角蛋白溶液10-15份、
十二烷基磷酸酯钾0.1-0.3份、
有机硅油2-6份、
水20-40份。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角蛋白溶液12-14份、
十二烷基磷酸酯钾 0.1-0.3份、
有机硅油3-5份、
水20-4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1、对上浆溶液的配方进行调整,使得区别于传统的上浆溶液,而且通过双浸双压的上浆方式,相较于传统上浆浸泡处理或浸渍处理,利于纱线的上浆;而且,处理后的纱线能够进一步减少后续穿筘和织布工序过程中静电的产生,提高了毛圈面料坯布成品的强力和耐磨性,最终加工具有优异的综合使用性能的毛圈面料坯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福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福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3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窗安装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低压配电设备误告警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