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油气加热接转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2914.3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田慧;戚亚明;钟虹;何勇;丁丁;刘百春;吴剑鸣;郭强;何成善;王星光;高岩;何旺达;刘源;张春雷;严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1/08;F17D3/01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洁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油气 加热 接转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行业油气田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一体化油气加热接转装置及方法,前者包括加热缓冲罐、加热器、除液器、混输泵和过滤器,加热缓冲罐顶部设置有温度变送器,加热缓冲罐内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油区来的气液混合相经油区来气液管线,通过加热缓冲后,油相后第一部分经混输泵增压后排出,第二部分由过滤器过滤和混输泵增压后排出,第三部分进入除液器除去气液混合相的油相和水相后,气相伴生气作为加热器的燃料气用。本发明通过“加热—缓冲—接转”于一体,解决了油田加热集输工艺集成化的难题,实现了站场生产智能化,达到“无人值守、故障巡检,集中监控”自动化水平,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行业油气田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一体化油气加热接转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油属于轻质原油,含蜡量较高且凝固点较高,采用井口、混输站(转油站)两级加热集输工艺。油田开发采用衰竭式开采模式生产,结合致密油快速建产、短稳产期开发地面建设模式,单井产液量递减快,油区高气油比、段塞流等工况,火筒炉加热存在受热不均结焦风险,且泵的振动会对整个装置的平稳运行造成安全隐患,结合目前混输站(转油站)内加热设备和混输泵分开独立布置,占地大、设备投资增加、施工量大、接口较多、系统复杂,对现场运行人员来说不易操作,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油气加热接转装置及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了现有集油区气液进站存在段塞流工况,火筒炉加热存在受热不均结焦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一体化油气加热接转装置,包括加热缓冲罐、加热器、除液器、混输泵和过滤器,加热缓冲罐顶部设置有温度变送器,加热缓冲罐内固定安装有加热器,加热缓冲罐下部进液口固定连通有油区来气液管线,加热缓冲罐顶部第一出气口固定连通有放空总管线,加热缓冲罐顶部第二出气口与放空总管线之间连通有第一事故放空管线,第一事故放空管线与除液器上部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除液进料管线,加热缓冲罐与第一事故放空管线之间的放空总管线与除液器顶部出气口之间连通有第二事故放空管线,除液器上部出气口与加热器的热源进气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伴生气管线,加热器的热源出液口固定连通有冷凝液排出管线,加热缓冲罐下部排气口与混输泵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出气液管线,混输泵出口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气液管线,第一出气液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器与混输泵之间的第一出气液管线与第一事故放空管线之间连通有第三出气液管线,加热缓冲罐底部第一出液口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污管线,过滤器底部出液口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污管线,除液器底部出液口与第一排污管线之间连通有第四排污管线,加热缓冲罐与过滤器之间的第一出气液管线上固定连通有去事故罐管线。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二排污管线与第二出气液管线之间连通有第三排污管线;加热缓冲罐底部第二出液口与第一排污管线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排污管线。
上述加热器采用U型火筒和多管束烟管结构。
上述混输泵采用变频泵,过滤器与混输泵之间的第一出气液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混输泵与第二出气液管线出口之间的第二出气液管线上依次固定安装有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第三排污管线与温度变送器之间的第二出气液管线上连通有泵安全放空管线,泵安全放空管线与温度变送器之间的第二出气液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
上述加热缓冲罐与第三出气液管线之间第一事故放空管线上依次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和压力调节阀,远传压力表和加热缓冲罐之间的第一事故放空管线与压力调节阀和第三出气液管线之间的第一事故放空管线之间连通有第二放空并联管线,远传压力表和压力调节阀之间的第一事故放空管线、压力调节阀与第二放空并联管线之间的第一事故放空管线、第二放空并联管线上均串接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2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桥后盖冲压装置
- 下一篇:MEMS导电件以及导电镀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