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1785.6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3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魏瑰;叶荣飞;周继华;胡丹耀;曾纪;彭科;王将宏;杨星;廖西斌;王伟;唐先建;廖东元;吴建;颜宏;陈思源;沈灿;徐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9/06;H01Q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化 全向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基板和微带巴伦偶极子;四个完全相同的变形微带巴伦偶极子顺序旋转并等幅同相馈电而成,印制在基板上;每个变形微带巴伦偶极子均由微带巴伦、印刷振子、细柱振子组成;所述印刷振子、细柱振子相对应地分别与微带巴伦的两个平衡端相连;所述印刷振子与微带巴伦敷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细柱振子的末端垂直于所述基板,并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垂直于基板焊接的细柱振子和基板上的印刷振子结合形成偶极子来实现圆极化全向天线,不仅工艺简单,便于天线各部件安装,经济成本低,而且天线振子不会被多余连接件遮挡,天线增益高,发射和接收高频振荡信号的能力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圆极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圆极化全向天线作为全向天线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采用多个定向的圆极化单元组成圆阵并等幅同相馈电合成而得,或采用同时辐射水平和垂直分量的多个的线极化全向单元组成圆阵合成得到。张广生的论文“一种紧凑型全向圆极化天线”中采用微带巴伦和“方筒”印制板上的弯折振子,专利“一种基于倾斜振子的宽带圆极化全向天线”(CN201410301418.6)采用微带巴伦和“圆筒”印制板上的倾斜振子,都实现了圆极化全向天线,但是微带巴伦与振子的连接,以及“方筒”“圆筒”印制板与微带巴伦所在的印制板的安装都极为不便,实现工艺较为复杂,天线结构的可靠性不高,天线性能易受连接件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圆极化全向天线,结构简单、工艺简单,便于各部分组件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基板和微带巴伦偶极子;四个完全相同的变形微带巴伦偶极子顺序旋转并等幅同相馈电而成,印制在所述基板上;每个变形微带巴伦偶极子均由微带巴伦、印刷振子、细柱振子组成;
其中,所述印刷振子、细柱振子相对应地分别与微带巴伦的两个平衡端相连;所述印刷振子与微带巴伦敷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细柱振子的末端垂直于所述基板,并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所述细柱振子的末端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正面或反面。
优选地,所述微带巴伦的接地板和印刷振子位于基板的顶层,所述微带巴伦的馈电带线位于印制板的底层。
优选地,所述微带巴伦的接地板为矩形铜箔,所述矩形铜箔上具有一条单边开口缝隙;所述开口处的两部分铜箔末端构成微带巴伦的两个平衡端。
优选地,所述细柱振子的材质为镀银铜线。
优选地,所述天线的中心频率为7.9GHz。
优选地,所述基板介电常数为2.75、厚度为1mm的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
优选地,所述微带巴伦偶极子的旋转半径为10mm,所述印刷振子的长度为7mm、宽度为2mm。
优选地,所述细柱振子的长度为8mm、直径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基板和微带巴伦偶极子;四个完全相同的变形微带巴伦偶极子顺序旋转并等幅同相馈电而成,印制在基板上;每个变形微带巴伦偶极子均由微带巴伦、印刷振子、细柱振子组成;所述印刷振子、细柱振子相对应地分别与微带巴伦的两个平衡端相连;所述印刷振子与微带巴伦敷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细柱振子的末端垂直于所述基板,并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垂直于基板焊接的细柱振子和基板上的印刷振子结合形成偶极子来实现圆极化全向天线,不仅工艺简单,便于天线各部件安装,经济成本低,而且天线振子不会被多余连接件遮挡,天线增益高,发射和接收高频振荡信号的能力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1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