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XML格式的通讯协议信息描述通用模型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1437.9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3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袁剑平;谌兴良;李近;孙寒冰;潘新祥;毛鸿飞;严谨;贾宝柱;姚文东;庞洪臣;赵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G06F8/41;G06F8/61;G06F9/4401;G06F16/8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xml 格式 通讯 协议 信息 描述 通用 模型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XML格式的通讯协议信息描述通用模型及其设计方法,基于XML信息配置技术实现了各种格式协议信息的统一描述,搭建了包括应用层、协议初始化单元、缓存区创建单元、底层通讯模块、解码器和编码器的通用的模型,解决了嵌入式通信软件模块通用性差、复用度低的问题,减少了编码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XML格式的通讯协议信息描述通用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如专利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系统,公开号为CN105279122A,通过在SOA架构中,构造了一层基于XML的数据抽象层,用于隔离系统和用户与系统和数据源,完成数据交换,完成各种文件配置的数据交换。当目前对于文件的配置大多采用嵌入式通讯软件模块进行操作,由于通讯协议格式迥异、信息交互繁多、运行系统多样等原因,造成现有的软件开发只关注满足眼前特定需求,再软件架构上没有将底层通信模块与上层具体应用分离,难以实现软件的模块化和通用化,进而导致具体产品具体定制、类似产品重复开发、带来大量重复的编码和测试工作、无法获难以应对需求变更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投入人员多、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修改、进度难以保证和后期维度难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的嵌入式通讯软件模块存在通用性差、开发效率低且维护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XML格式的通讯协议信息描述通用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XML格式的通讯协议信息描述通用模型,包括应用层、协议初始化单元、缓存区创建单元、底层通讯模块、解码器和编码器;其中:
所述协议初始化单元用于读取配置XML文件中的字段信息并进行数据加载,根据具体数据类型将数据解析成节点设备对象、数据帧对象和数据对象,并对得到的数据类型进行初始化;
所述缓存区创建单元根据得到的数据帧对象的数据内存长度信息创建连续缓存区,作为底层通讯模块写入和应用层数据读取时共同使用的数据池;
所述底层通讯模块在数据池中接收新的数据帧后,对数据帧的帧头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帧头查询数据帧对象,将新接收的数据存入数据帧对象对应的数据缓存区中;
所述应用层访问数据对象时,调用对应的数据帧对象的解码器实现数据池原始数据的解码转换;
所述应用层修改数据对象时,调用对应的数据帧对象的编码器进行数据编码,根据数据帧对象的发送评论信息自动发送数据。
上述方案中,该模型采用跨平台的思路,仅需将其嵌入到对应的软件系统平台中,便能够满足同一个模型不需要任何修改就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编译、运行的需求,其通用性强,无需重复开发,而且维护成本低。
其中,所述协议初始化单元包括协议配置读取子单元、协议解析器子单元和参数动态创建单元;其中:
所述协议配置读取子单元用于读取配置XML文件中的XMLParser字段信息并加载到协议解析器子单元中;
所述协议解析器子单元接收XMLParser字段信息作为参数传入,将XML字段信息各Element元素逐一读取,并根据具体数据类型将数据解析成节点设备对象、数据帧对象和数据对象;
所述参数动态创建单元根据解析得到的节点设备对象、数据帧对象和数据对象重新创建新的节点设备对象、数据帧对象和数据对象,完成数据类型的初始化。
其中,所述底层通讯模块中设置有帧协议解析器,通过帧协议解析器对数据帧的帧头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帧头查询数据帧对象,将新接收的数据存入数据帧对象对应的数据缓存区中。
其中,所述模型还包括节点状态监视单元,用于实现节点设备正常、故障状态的监视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14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