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低气味聚丙烯复合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0721.4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理文;李庆贵;蒋翀;翁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75/04;C08L51/04;C08K13/06;C08K9/12;C08K7/26;C08K5/05;C08K7/14;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陈良 |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质低 气味 聚丙烯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低气味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丙烯树脂、聚氨酯、负载环己醇的膨胀珍珠岩以及玻璃纤维;所述负载环己醇的膨胀珍珠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先将膨胀珍珠岩置于密封容器中抽真空;之后将环己醇通入密封容器中;在负压的作用下,环己醇吸附到膨胀珍珠岩的孔洞中,之后干燥备用;控制处理后膨胀珍珠岩增重12‑25%。本发明通过膨胀珍珠岩的加入,使聚丙烯材料的注塑成品具有了质轻的特点;通过环己醇的加入,降低了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注塑制品的气味和有机物挥发量;通过膨胀珍珠岩对环己醇的负载和保护,减少了环己醇在前期工序中出现损耗,并使其在聚丙烯基材中分散均匀,从而更好的发挥了环己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质低气味聚丙烯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丙烯材料由于是一种具有很高性价比的材料,因此,一直以来在汽车塑料零部件上的应用被不断地拓展,当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了保险杠、汽车仪表板、门板、中央通道、饰柱、行李箱等各主要的汽车塑料零部件上。轻量化一直是汽车工业持续追求的目标,因此制备轻质的聚丙烯材料一直是汽车工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聚丙烯材料在制造或加工时不同程度上会含有具有挥发特性和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在聚丙烯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出来,不仅恶化了车内的气味,更会严重危害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制备低气味的聚丙烯材料也一直是汽车工业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质量轻、挥发性有机物及气味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轻质低气味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树脂、聚氨酯、负载环己醇的膨胀珍珠岩以及玻璃纤维;所述负载环己醇的膨胀珍珠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先将膨胀珍珠岩置于密封容器中抽真空;之后将环己醇通入密封容器中;在负压的作用下,环己醇吸附到膨胀珍珠岩的孔洞中,之后干燥备用;控制处理后膨胀珍珠岩增重12-2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将所述膨胀珍珠岩置于密封容器中抽真空时,其真空度控制在0.03-0.08Mpa。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填料、相容剂、耐热剂以及抗氧化剂。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包括聚丙烯树脂100质量份、聚氨酯15-25质量份、负载环己醇的膨胀珍珠岩10-16质量份、玻璃纤维10-15质量份、填料10-25质量份、相容剂1-4质量份、耐热剂0.5-1.5质量份以及抗氧化剂0.5-1.5质量份。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聚丙烯树脂在230℃的温度下,2.16kg负载下的流动速率为45-60g/min;所述聚氨酯树脂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为截面为椭圆形的玻璃纤维,其密度为2.2-2.66g/cm3;所述填料为粒径为20-30µm的滑石粉。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所述耐热剂为酚类耐热剂;所述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质量轻、挥发性有机物及气味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膨胀珍珠岩的加入,使聚丙烯材料的注塑成品具有了质轻的特点;通过环己醇的加入,降低了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注塑制品的气味和有机物挥发量;通过膨胀珍珠岩对环己醇的负载和保护,减少了环己醇在前期工序中出现损耗,并使其在聚丙烯基材中分散均匀,从而更好的发挥了环己醇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0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