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控制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9658.2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超卫;张武;王永刚;蔡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G01R15/00;H04B17/15;H04B17/29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控制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设备和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测试系统向直流电源发送电源控制指令;当所述直流电源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指令后,根据所述电源控制指令执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上电或者电源下电;当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上电时,控制继电器导通,使得所述市电电源与所述电力电表之间的火线线路闭合,所述电力电表上电开机;当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下电时,控制继电器不导通,使得所述市电电源与所述电力电表之间的火线线路断开,所述电力电表掉电关机。实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电源控制方案,增强了电力电表在测试过程中的控制便捷性,减小了系统开销,降低了工程实施的空间需求和实施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控制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物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移动通信模组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各个行业,以实现万物互联。特别地,在电力行业,将移动通信模组装配在电力电表终端内,从而快速实现电表终端的智能化,能够实现远程通信,远程控制,远程抄表等,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省成本。
在现今的智能电表研发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无线通信性能的可靠,需要对整表进行相关的射频性能测试,但在数以万条的射频测试用例中,需要终端跟随每条具体用例的设置条件,配合完成一定的开机或者关机动作,比如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Things,窄带物联网)网络制式,几乎每条用例都要开关机一次,在实际测试中,通常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给终端发送AT命令,从而实现终端的软开关机,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终端的外供电源上下电来实现硬开关机,但就智能电力电表终端而言,受限于其硬件设计原理及布局,实现软关机比较困难,因为可能在硬件上没有多余空间预留给通信端口,所以要实现发送AT命令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相较而言,选择第二种控制电源上下电的方式就显得简单实用,但是,电力电表终端都是交流市电供电,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可以进行程控的交流电源柜,从而实现对交流市电的反复通断的控制,但是,利用交流电源柜进行程控的技术方案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且不利于工程实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源控制设备,该设备包括测试系统、直流电源、继电器、市电电源、以及电力电表,其中,所述测试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串联至所述市电电源与所述电力电表之间的市电火线上。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所述市电电源分别包括两个输出端,所述电力电表包括两个输入端,其中,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市电火线连接至所述市电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市电火线连接至所述电力电表的第一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市电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力电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市电零线相连。
可选地,所述直流电源包括两个输出端,分别为一正极和一负极,其中,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可选地,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值低于所述市电电源的电压值。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源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测试系统向直流电源发送电源控制指令;
当所述直流电源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指令后,根据所述电源控制指令执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上电或者电源下电;
当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上电时,控制继电器导通,使得所述市电电源与所述电力电表之间的火线线路闭合,所述电力电表上电开机;
当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下电时,控制继电器不导通,使得所述市电电源与所述电力电表之间的火线线路断开,所述电力电表掉电关机。
可选地,所述通过测试系统向直流电源发送电源控制指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