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钻式枝状注浆锚固工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9123.5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薛燕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燕芬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E21D20/00;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式枝状注浆 锚固 工件 | ||
本发明涉及工程支护工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钻式枝状注浆锚固工件,能够形成枝状的水泥柱,能够改变现有锚杆在软弱破碎围岩上抓地力差,锚固作用小的问题,提高了锚杆支护体系的可靠性,此外无需分别进行钻孔、入孔、固定和封孔操作,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结构包括注浆管、钻头、复数根排浆管、移动杆和锚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支护工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钻式枝状注浆锚固工件。
背景技术
在巷道工程、岩土边坡以及隧道的开挖过程中,由于自身开挖、临近巷道挖掘等原因,导致围岩变形显著增大,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常使用锚杆对围岩进行加固,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锚杆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连接,另一端渗入地层内与围岩相连,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从而防止边坡出现滑落的问题。
软弱破碎围岩的支护是岩土工程的难以攻克的技术点之一,对于该类围岩通常采用自钻式注浆锚杆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支护,但由于软弱破碎围岩容易出现塌孔现象导致锚杆不易入孔,且需要额外工序对其进行固定和封孔,不利于提高施工速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此外注浆锚杆注入的泥浆在固化后形成的水泥柱抓地力不足,这个问题在破碎围岩上尤其显著,锚杆、水泥柱和围岩的有机结合度较低,导致协同锚固作用减弱,支护体系的可靠性降低。
基于上述问题,若是能够研发出一种能够加快施工进度,与围岩具有较好结合度的新型锚杆对于改变现状将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钻式枝状注浆锚固工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现有注浆锚杆施工效率慢且结合度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注浆管、钻头、复数根排浆管、移动杆和锚盘,所述钻头安装于所述注浆管前端,所述注浆管侧面设置有复数个通孔,所述注浆管内腔底端呈锥状,各根所述排浆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与其构成移动副,所述排浆管位于所述注浆管内一端呈斜面状,所述移动杆底端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形状与所述注浆管内腔底端形状匹配,所述锚盘位于所述排浆管后端,所述锚盘底端设置有止浆塞,所述止浆塞与所述注浆管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锚盘上还设有贯通所述锚盘、所述止浆塞的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移动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锚盘与所述止浆塞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上还设有复数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与所述止浆塞的横截面积之和恰与所述排浆管内腔横截面相等。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底端斜面与所述排浆管呈斜面一端匹配。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侧面的通孔呈4列等间距地设于所述注浆管侧面。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钻式枝状注浆锚固工件,使用时拆下锚盘和移动杆,将注浆管与锚杆钻机相连,利用锚杆钻机带动注浆管旋转使得注浆管前端的钻头发生同步旋转,钻至预设深度。
然后将水泥浆采用较高的注浆压力注入注浆管内腔,并将移动杆下压插入注浆管内腔,由于所述移动块底端斜面与所述排浆管呈斜面一端匹配,因此移动杆底端的移动块在下压过程中能够将排浆管顶开,使得排浆管插入注浆管周围的破碎围岩内,能够提高排浆管与破碎围岩的结合度,同时移动块在下压过程中将泥浆通过通孔对注浆管周围的围岩进行渗透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燕芬,未经薛燕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9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扶梯扶手带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