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偏心薄壁套的车床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8460.2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利;陈慧潇;赵红梅;范庆林;罗云龙;刘胜永;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栋然 |
地址: | 05002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心 薄壁 车床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偏心薄壁套的车床夹具,其包括夹具套、滑动设置在夹具套上的偏心盘、安装在偏心盘上的分度盘、安装在分度盘上的转动盘以及安装在转动盘上的夹紧套,在夹紧套内设有用于与零件夹紧配合的零件套,所述零件套为外圆带有锥度的开口套,在零件套的侧壁上开有豁口,在夹紧套上设有与零件套的形状相对应的锥孔,所述夹紧套上设有内螺纹,在转动盘的一端设有外螺纹,转动盘与夹紧套通过螺纹连接;本发明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双偏心薄壁套零件加工,并保证工件的尺寸和几何精度。夹具套、偏心盘、分度盘、转动盘、夹紧套、零件套之间联结紧凑,保证双偏心薄壁套工件在车床加工的顺利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偏心薄壁套的车床夹具。
背景技术
偏心和薄壁零件在机械设备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利用车床加工时,偏心和薄壁零件的加工比较困难。
所谓偏心零件是指外圆和外圆或外圆和内孔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轴线有一定距离。偏心类零件找正装夹比较困难,加工精度很难得到保证。偏心工件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利用三爪联动卡盘加垫片方法、四爪单动卡盘方法、前后两顶尖偏移方法以及利用偏心卡盘车偏心工件方法。
所谓薄壁零件就是其零件直径D与壁厚δ之比通常大于40的的零件,壁厚δ约为0.25~2mm的零件。薄壁类零件刚性差、易变形、对切削热敏感,而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往往要求严格,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和损坏,极易产生不合格品乃至废品。因此该类零件的装夹方式就极为重要。薄壁工件的加工大体上有两种:外圆加工和内孔的加工。其装夹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夹紧力均匀分布,比如开口套、弧形软爪;增加支撑面;改变夹紧力的作用点;利用心轴装夹等。
虽然偏心薄壁类零件有以上装夹方式,但有时其操作性、加工精度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双偏心薄壁类零件其加工难度更难以实现。为此,设计一种运用于车床加工双偏心薄壁套的专用夹具,对于此夹具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工序集中和基准统一的原则,减少工件装夹次数和装夹时间;(2)准定位原则;(3)稳定性原则,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免工件加工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产生变形和损坏;(4)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便于绕Z轴旋转角度的调整、X轴偏心移动和整体结构的装配;(5)操作简单;(6)加工的工件的尺寸和几何精度容易保证。总之设计的此种专用夹具对于车床加工双偏心薄壁套件的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偏心薄壁套的车床夹具,以提高工件加工精度和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偏心薄壁套的车床夹具,其包括夹具套、滑动设置在夹具套上的偏心盘、安装在偏心盘上的分度盘、安装在分度盘上的转动盘以及安装在转动盘上的夹紧套,在夹紧套内设有用于与零件夹紧配合的零件套,所述零件套为外圆带有锥度的开口套,在零件套的侧壁上开有豁口,在夹紧套上设有与零件套的形状相对应的锥孔,所述夹紧套上设有内螺纹,在转动盘的一端设有外螺纹,转动盘与夹紧套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偏心盘上设有螺纹孔,分度盘以及转动盘上设有通孔,偏心盘、分度盘以及转动盘通过第一双头螺柱连接,第一双头螺柱的一端与偏心盘的螺纹孔连接,另一端穿过转动盘后用螺母拧紧。
进一步的,在所述转动盘与分度盘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定位键,在分度盘对应的侧壁上呈圆形阵列均匀设置有8个用于与定位键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在转动盘对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实现加工零件定位的梯形孔,在梯形孔内腔左侧端面开有环形凹槽,用于将加工好的工件薄壁部分放入。
进一步的,在所述偏心盘与夹具套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士字形滑槽,在夹具套对应的侧壁上设有与士字形滑槽配合的第一T形通槽,在偏心盘上沿士字形滑槽的方向设有第一挡块,在夹具套上对应设有第二挡块,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设有第二双头螺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师范大学,未经河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8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