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式圆形薄壁管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8436.9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潇;沈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利宏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利宏通信电器厂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31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圆形 薄壁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圆形薄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粗加工:按照圆形薄壁管的尺寸车加工成型;S2、高速穿孔:中心穿Φ1孔;S3、线切割:中心割Φ5.5孔;S4、热处理:去应力时效处理;S5、半精车;S6、热处理:高低温处理;S7、精车。本申请对薄壁管的工艺和加工技术进行改进,产品的合格率非常高,薄壁管加工过程中通过车刀的走向方便内孔排屑,在内孔中插入芯棒后进行车削,有效防止圆管壁厚太薄而出现让刀和振刀的问题,非常适合薄壁管的高精度车削加工,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体式圆形薄壁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经常会涉及到管装零件的加工,管装零件形状见图1,一些管装零件采用的材料为TC4钛合金材料。该管装零件为薄壁件,且粗糙度、公差以及形位公差要求较高,加工时因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变形,使零件的公差及形位误差增大,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使加工较困难,需合理的设计定位工装、刀具,并配合工艺,才能使零件质量得到保证。
传统的管装零件加工时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加工管装零件内孔时,零件孔小而长,不易冷却、排屑,且容易让刀,尺寸及粗糙度不好保证;
2.例如,内孔直径Φ6.096+0.010,外圆直径Φ6.3+0.020时,最薄壁厚为0.1,极易变形;尺寸、形位公差及粗糙度要求较高不易保证,因壁厚太薄,孔径圆柱度不易测量。
因此,一种新型的一体式圆形薄壁管的加工方法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圆形薄壁管的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圆形薄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粗加工:按照圆形薄壁管的尺寸车加工成型;
S2、高速穿孔:中心穿Φ1孔;
S3、线切割:中心割Φ5.5孔;
S4、热处理:去应力时效处理;
S5、半精车;
S6、热处理:高低温处理;
S7、精车。
进一步,步骤S5、半精车的具体步骤如下:
a、以Φ27.20-0.1外圆及端面定位:先车Φ9.7孔一端,此端外圆及孔粗、精加工一次成型,Φ5.7孔长45左右,车一半,不车通;
b、以Φ15.50-0.1外圆及端面定位:车小端Φ5.7孔,与上道接通后,再对Φ5.7孔整个孔进行抛光,保证接刀处无台阶,最后一刀进行车孔时,刀具从内往外进行车削,此车削法容易排屑;
c、在Φ5.7孔内插入芯棒,对此端各外圆进行粗、精车,插入芯棒后进行车削是为了防止产品壁厚太薄而让刀和振刀。
进一步,步骤S7、精车的具体步骤如下:
a、步骤S6加工后的半成品通过工装夹具收紧固定,以半成品的Φ26.60-0.03外圆及端面定位:先车Φ10.17孔一端,此端外圆及孔粗、精加工一次成型,Φ6.094孔与Φ10.17孔一刀下,保证同心度,车Φ6.094孔时刀具从内往外进行车削,此车削法容易排屑,车刀用1000粗细的金刚砂轮进行刃磨,保证光洁度,各形位公差上三坐标进行检测和复检;
b、以Φ14.463±0.005外圆及端面定位:Φ6.094孔内插入芯棒后,对此端各外圆进行粗、精车,插芯棒后进行车削是为了防止壁厚太薄而让刀和振刀,加工时注意小吃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利宏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利宏通信电器厂,未经宁波市利宏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利宏通信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84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