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7438.6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2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于锋;李伟华;孙剑秋;李勃;李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7/12;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若干薄膜晶体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分别设置于基板不同位置;每一薄膜晶体管均包括第一栅电极、第二栅电极和有源层,有源层设置于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之间;第一扫描信号线一端连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另外一端依序连接若干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电极,第二扫描信号线一端连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另外一端沿第一扫描信号线连接第一栅电极的反向顺序,依序连接若干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电极,本申请能够改善显示面板发光不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诸如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和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之类的显示终端中,薄膜晶体管(TFT)用作控制每个发光单元的操作的开关器件和用作驱动发光单元的驱动器件。其中,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ingEmitting Display,简称AMOLED),利用薄膜晶体管(TFT)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ing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的亮度和灰阶表现,从而显示图像。随着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扫描信号线越来越长,从起点到终点的压降越明显,从而导致因薄膜晶体管压降,带来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亮度不均(mura)风险越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能够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若干薄膜晶体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分别设置于基板不同位置;每一薄膜晶体管均包括第一栅电极、第二栅电极和有源层,有源层设置于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之间;第一扫描信号线一端连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另外一端依序连接若干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电极,第二扫描信号线一端连接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另外一端沿第一扫描信号线连接第一栅电极的反向顺序,依序连接若干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电极。
其中,第一栅极驱动电路能够输出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能够输出第二扫描信号,并且在所有薄膜晶体管中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之间产生的栅电极压降均相同或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作为其中一优选方案,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的材质、厚度及面积均相同,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信号线的电阻相同。
作为其中另一优选方案,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的材质、面积、厚度至少一种不同,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的电阻相同,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信号线的电阻相同。
其中,第一栅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有源层在基板的投影内,第二栅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有源层在基板的投影内。
其中,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重叠,或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绝缘层,栅绝缘层包括第一子栅绝缘层和第二子栅绝缘层,有源层设置于第一子栅绝缘层和第二子栅绝缘层之间,第一子栅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栅电极和有源层之间,第二子栅绝缘层设置于有源层与第二栅电极之间;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层和漏极层,源极层与有源层的一端连接,有源层远离源极层的一端与漏极层连接。
其中,第一栅电极的材料包括钼、钕或铝钕合金的任意一种,第二栅电极的材料包括钼、钕或铝钕合金的任意一种。
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若干发光单元,薄膜晶体管与发光单元对应连接。
本申请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设备,包括面板驱动电路和上述的显示面板,面板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
其中,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7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