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133.3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2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甄红锋;甄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9 | 分类号: | A01G25/09;B60K17/04;B65H54/44;B65H57/14;H02K7/10;H02K7/116;A01M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27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水利工程 智能 灌溉 装置 | ||
1.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车板(11)和车轮(12);所述车板(11)的上板面设有驱动单元(2);所述驱动单元(2)包括电机(21)、一号齿轮(22)、过渡齿轮(23)、一号扇形齿轮(24)和二号齿轮(25);所述电机(21)通过螺栓固接在车板(11)上,电机(21)的输出轴上套有一号齿轮(22),一号齿轮(22)上设有保护罩,保护壳一侧设有电源,电源与电机(21)电性连接,一号齿轮(22)穿过车板(11)与过渡齿轮(23)啮合;所述过渡齿轮(23)通过一号转动轴(231)铰接在车板(11)的下板面,一号转动轴(231)上套有一号扇形齿轮(24),一号扇形齿轮(24)位于过渡齿轮(23)一侧,一号扇形齿轮(24)与二号齿轮(25)啮合;所述二号齿轮(25)套在两个相对车轮(12)的轴上;所述电机(21)一侧设有灌溉单元(3);所述灌溉单元(3)包支撑台(31)、进水管(32)、出水管(33)和钢管(34);所述支撑台(31)上中心位置连接有进水管(32),进水管(32)下端连接出水管(33),出水管(33)上端面与支撑台(31)下端面之间设有拉簧(311),出水管(33)下端连通多个钢管(34),钢管(34)穿过车板(11)伸向车板(11)的下板面,钢管(34)上开设多个出水孔(341);所述电机(21)另一侧设有卷管单元(4),所述卷管单元(4)用收卷供水水管,供水水管与进水管(32)连通;通过驱动单元(2)、灌溉单元(3)和卷管单元(4)之间的配合,实现对土壤的灌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管单元(4)包括收卷辊(41)、三号齿轮(42)、二号扇形齿轮(43)、过渡轴(44)、一号皮带轮(45)、皮带(46)和二号皮带轮(47);所述电机(21)有两个输出轴,其中一个输出轴与一号齿轮(22)连接,另一个输出轴与二号皮带轮(47)连接;所述二号皮带轮(47)通过皮带(46)与一号皮带轮(45)连接,一号皮带轮(45)套在过渡轴(44)上,过渡轴(44)上套有二号扇形齿轮(43);所述二号扇形齿轮(43)位于一号皮带轮(45)一侧,二号扇形齿轮(43)与三号齿轮(42)啮合;所述三号齿轮(42)套在收卷辊(41)的转轴上;通过卷管单元(4),实现对供水水管的收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4)的外壁上套有橡皮管(342);所述橡皮管(342)一端固接在车板(11)上,初始状态时,钢管(34)的出水孔(341)被橡皮管(342)封堵住;通过橡皮管(342),控制出水孔(341)内水的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12)的外圈上均匀设有多个挡板(121);所述挡板(121)剖切面呈“十”字形状;通过挡板(121),防止车轮(12)在泥土中移动时,齿轮陷入泥土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1)的边缘处磨刀刃;通过刀刃实现对杂草的清除,避免杂草对水分的吸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利工程用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41)一侧设有引导供水水管移动的滚轮组(5);所述滚轮组(5)包括支撑架(51)、一号杆(52)和滚轮(53);所述支撑架(51)固接在收卷辊(41)侧壁上,支撑架(51)之间固接一号杆(52),一号杆(52)上套有滚轮(53);通过滚轮组(5),引导供水水管收卷在收卷辊(4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未经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1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