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6080.5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0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惠瑞;贺爱婷;方宝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1/04 | 分类号: | H04L51/04;H04L51/212;H04L67/14;G06F9/451;H04L5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婷婷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监控创建的第一会话窗口,所述第一会话窗口用于实现多个会话对象之间的群会话;
在监控到所述第一会话窗口有新增会话消息的事件时,按照确定的会话策略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至少一第二会话窗口,或,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输出仅指定会话对象可见的会话消息;其中,按照确定的会话策略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至少一第二会话窗口,包括,至少基于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接收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会话窗口中包含的会话对象不多于所述第一会话窗口中的会话对象,所述指定会话对象至少包括第一会话对象,所述第一会话对象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中的权限高于其他会话对象;
所述至少基于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接收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包括:
从多个第二会话对象中确定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接收对象;
在所述接收对象之间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使得所述第二群会话窗口中的所有第二会话对象能够在自身终端上显示的第一会话窗口中看到所述新增会话消息;
或,在所述接收对象之间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多个第二单会话窗口,使得各第二会话对象能够在自身终端上显示的与第一会话对象的单会话窗口中看到所述新增会话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照确定的会话策略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至少一第二会话窗口,或,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输出仅指定会话对象可见的会话消息,包括:
确定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事件来源;
如果所述新增会话消息来自第一会话对象,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所述第二单会话窗口为单个第二会话对象与所述第一会话对象进行会话的窗口,所述第二群会话窗口为至少两个第二会话对象与所述第一会话对象进行会话的窗口;或,
如果所述新增会话消息来自所述第二会话对象,通过仅第一会话对象可见或仅第一会话对象和至少一第二会话对象可见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输出所述新增会话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还包括:
至少基于对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识别结果,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或,
至少基于监控到的对第二会话对象的操作信息,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或,
基于对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识别结果、监控到的对第二会话对象的操作信息、或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接收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之二,将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同步至第二群会话窗口或至少一第二单会话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仅第一会话对象可见或仅第一会话对象和至少一第二会话对象可见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输出所述新增会话消息,包括:
确定所述新增会话消息的采集窗口;
若所述采集窗口为所述第二单会话窗口,通过仅第一会话对象可见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输出所述新增会话消息;
若所述采集窗口为所述第二群会话窗口,通过仅第一会话对象和至少一个第二会话对象可见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输出所述新增会话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内创建至少一第一子会话窗口,其中,所述第一子会话窗口中至少任一会话对象的输入消息对所述第一子会话窗口中的其他会话对象均可见,所述第一子会话窗口中包含的会话对象不多于所述第一会话窗口中的会话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内,不同子会话窗口的会话信息的显示参数不同;
或,在所述第一会话窗口内,不同类型的会话消息的显示参数不同;
其中,所述显示参数包括字体颜色、信息底色、字体类型、字体大小和是否包含辅助内容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0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个人护理品急慢性剂量-效应关系表征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轮胎翻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