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途新型旋耕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5231.5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王文国;孔德刚;丁建民;李德言;王海江;周训;牛岩;张芝民;王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三头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3/12 | 分类号: | A01D43/12;A01D34/52;A01D34/56;A01B4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 地址: | 053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新型 旋耕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新型旋耕机,包括支架、顶板、发动机、输出轴、链轮、链条、第一齿轮、第一刀辊、第一刀片、壳体、输送板、输送辊、第二齿轮、固定板、支撑板、螺栓、挡板、第二刀辊和第二刀片。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有刀片方便在开垦时进行杂草的切断,有效防止因杂草过长而导致与刀片发生缠绕的问题,提高杂草清理效率,适用于在杂草较多的土地进行开垦,有利于旋耕机多用途使用;通过设置有挡板方便在开垦时进行碎土处理,通过设置有输送板方便对多余的土块进行输送,有利于在需要降低垄高时进行使用,提高旋耕机的使用效果,在开垦时能够通过调节挡板的高度能够调节清理碎土的量,方便根据需要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耕机,具体是一种多用途新型旋耕机,属于巡更机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按其旋耕刀轴的配置方式分为横轴式和立轴式两类,正确使用和调整旋耕机,对保持其良好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是很重要的,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
旋耕机是以旋转刀齿为工作部件的驱动型土壤耕作机械,又称旋转耕耘机,旋耕机在开垦时有较强的碎土能力,在旋耕机开垦时可能因土地杂草较多而发生缠绕,尤其是在有较多和较长的杂草的土地上开垦时容易使杂草缠绕在刀辊上,影响开垦效果甚至造成刀片的加快损坏,在开垦较厚的土地时,多余土块不易进行清理,尤其在需要降低垄高时不易多余土块的清理,需要在开垦后再进行土块的清理时会降低开垦的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用途新型旋耕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用途新型旋耕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用途新型旋耕机,包括安装在支架顶部的顶板、传动机构和输送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发动机、输出轴和链轮,所述发动机与顶板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输出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且输出轴端部固接有链轮,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其中一个链轮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刀辊端部同轴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轮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一刀片;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壳体、输送板和输送辊,所述壳体与支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输送板固定连接,位于输送板内部的输送辊与支架和固定板中部之间转动连接,且输送辊另一端部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外壁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和壳体都与螺栓端部转动连接,且螺栓与挡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分别位于顶板两侧,其中一个支架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和支架之间设有三个链轮,且三个链轮之间都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和第一刀辊端部都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输出轴和第一刀辊端部都与链轮固接,另一个所述链轮与第二刀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刀辊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二刀片,且第二刀辊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输送板位于支架之间,所述输送板内部设有输送管,且输送板与其中一个支架连接处开设有U形结构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刀辊端部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刀辊表面的第一刀片都呈L形结构,且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之间对应有输送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两个支架之间,所述挡板底端对应有第二刀辊,且所述挡板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三头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三头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2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