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4672.3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2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伟;彭殊明;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佳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00;C02F11/14;C02F11/123;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湖北天领艾匹律师事务所 42252 | 代理人: | 程明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资源 再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包括酸化处理、一次固液分离、灭菌吸附回收、二次固液分离、污泥风干、污泥粉碎研磨、砖块成型、砖块冶炼,将酸化后的污泥放置于沉淀池中,并且向沉淀池中加入15%的絮凝剂,然后对污泥进行搅拌,使絮凝剂与污泥充分的接触。本发明涉及污泥利用技术领域,该污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通过将冷却后的泥砖放置于冶炼炉中,进行二次冶炼,冶炼时间为2h,冶炼完毕后,使其自然冷却,冷却至常温,最终将污泥回收利用制成砖块,可以将污泥回收利用制作为砖块,从而能够提高砖块的利用效果,减少污泥的浪费现象,且可以对污泥进行多重的固液分离工作,进而使回收利用制作的砖块质量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
但是目前污泥对河道污染的非常的严重,而对于这些的污泥处理方法,大多是将河道中的污泥直接清理出来,然后堆积在地面上,并不能很好的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不能对污泥进行回收利用,没有对这些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解决了目前不能很好的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不能对污泥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泥资源化再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酸化处理:向污泥中加入20~30%的酸化剂,然后将加入酸化剂的污泥放置于搅拌机中,使搅拌机对加有酸化剂的污泥进行搅拌25~35min,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8~15%的酶,提高污泥酸化的效果;
S2、一次固液分离:将步骤S1中酸化后的污泥放置于沉淀池中,并且向沉淀池中加入15~18%的絮凝剂,然后对污泥进行搅拌,使絮凝剂与污泥充分的接触,接着使加入絮凝剂的污泥静置1~2h,静置后,污泥处于下层,液体处于上层,然后用泵将污泥上层的液体给抽取掉;
S3、灭菌吸附回收:将步骤S2中的淤泥放置于反应罐中,并且向反应罐中加入22~28%的灭菌剂,然后对反应罐中的污泥进行搅拌,搅拌时间20~30min,之后在反应罐的出料口处设置金属吸附层;
S4、二次固液分离:将步骤S3中的污泥放置在带式压滤机上,使带式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输送,并且对污泥进行压制,将污泥中的一些水分给压制出来;
S5、污泥风干:将步骤S4中压制后的污泥平铺在地面上,保持通风,使污泥自然风干;
S6、污泥粉碎研磨:将步骤S5中风干后的污泥放置于研磨机中,对风干后的淤泥块进行粉碎研磨,使其研磨成泥粉;
S7、砖块成型:将步骤S6中的泥粉放置于搅拌机中,让搅拌机对泥粉进行搅拌,搅拌时添加5~10%的水,增加泥粉的黏着度,使泥粉粘合在一起,然后将粘合在一起的泥粉放置于砖块成型模具中,用挤压机对模具中的泥粉进行挤压,使其成型;
S8、砖块冶炼:将步骤S7中成型的泥砖冶炼炉中,对污泥进行初冶炼,冶炼时间为1~1.5h,然后使其自然冷却,冷却至常温,然后再次将冷却后的泥砖放置于冶炼炉中,进行二次冶炼,冶炼时间为2~3h,冶炼完毕后,使其自然冷却,冷却至常温,最终将污泥回收利用制成砖块。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酸化剂采用草酸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酶采用复合酶,由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佳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佳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