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渗透反渗透(FO-RO)耦合的新型海水淡化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4390.3 | 申请日: | 202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书连;黎晟;鲁杰;卢析;陈明;李达;吴绍兴;陈琦;毛赞庆;王善涛;鲁成秀;王婷婷;王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涌利兴水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益水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田黎绒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松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反渗透 fo ro 耦合 新型 海水 淡化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渗透反渗透(FO‑RO)耦合的新型海水淡化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通过水泵使FO系统的原料液(海水)以2700L/h从水流通道1进入FO3系统,同时,FO系统的汲取液(2Mol/L氯化钠溶液)通过流道5进入FO1系统的汲取液侧;步骤二:FO3浓缩后的海水从流道2进入FO2原料液侧,FO1稀释后的氯化钠溶液从流道6进入FO2的汲取液侧;步骤三:FO2进一步浓缩的海水从流道3进入FO1系统的原料液侧,经FO2进一步稀释的氯化钠溶液进入FO3的汲取液侧,最终经FO1浓缩的海水从流道4流出经FO3稀释的氯化钠溶液从流道8流出汲取液侧,并进入缓冲池1,步骤四:RO系统通过高压泵抽取把缓冲池1中的稀释氯化钠溶液,正渗透的膜污染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界面化学等领域,具体是一种正渗透反渗透(FO-RO)耦合的新型海水淡化工艺。
背景技术
1.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水从较高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即低盐度)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即高盐度)—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 solution),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溶液(Draw solution),正渗透则是应用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使得水能自发地(无需外部压力驱动)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侧。
2.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时,溶剂的渗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为:N=Kh(Δp-Δπ)
式中Kh为水力渗透系数,它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Δp为膜两侧的静压差;Δπ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
稀溶液的渗透压π为:π=iCRT
式中i为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为溶质的摩尔浓度;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
现有海水淡化技术:
现时常用的海水淡化工艺为:MED,MSF,RO。
1.多效蒸发(MED)
在蒸发生产中,二次蒸气的产量较大,且含大量的潜热,故应将其回收加以利用,若将二次蒸气通入另一蒸发器的加热室,只要后者的操作压强和溶液沸点低于原蒸发器中的操作压强和沸点,则通入的二次蒸气仍能起到加热作用,这种操作方式即为多效蒸发。
多效蒸发中的每一个蒸发器称为一效。凡通入加热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一效,用第一效的二次蒸气作为加热剂的蒸发器称为第二效,依此类推。采用多效蒸发器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加热蒸气的消耗量。理论上,1kg加热蒸气大约可蒸发1kg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涌利兴水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益水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涌利兴水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益水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