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药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4351.3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黄琦;黄春庆;李卫斌;方伟才;源伟明;裴海富;关天造;徐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C09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朦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污染 土壤 化学 氧化 修复 药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氧化剂2份,活化剂4份,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活化剂为氧化钙、碱石灰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化学氧化修复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有机污染土壤破碎筛分,得到预处理土样;2)将预处理土样与化学氧化修复药剂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土样;3)向原混合土样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均匀,直到有水析出,得到加药泥浆;4)将加药泥浆置于暗处进行养护。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该修复药剂配方合理,投加量少,修复效率高,修复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且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药剂。
背景技术
伴随着化工、钢铁、煤炭、焦化、石油等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能淘汰的推进,一批具有高污染、高排放、环保技术水平较低的产能被取缔,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从城区搬迁转移至工业园区或城市郊区,将遗留下大片的有机污染场地,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易扩散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周围的环境状况、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土地的再利用。随着国内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扩大,日益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迫切需要对这类场地采取快速高效的治理措施。
结合土壤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场地污染特征、污染物情况以及最终修复目标值、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后期开发要求等,就国内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进行筛选。由于场地再开发利用时间紧迫,热脱附设备安装及调试所需时间难以满足现场施工工期要求;其污染深度较浅且部分区域污染浓度较高,原位化学氧化容易出现反弹现象;考虑其成本及污染物的特性,成本和工期的因素,本项目拟采用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场地污染土及底泥全部通过化学氧化进行修复。
针对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主要有气相抽提、土壤淋洗、水泥窑、热脱附、化学氧化等技术。气相抽提技术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有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也有一定效果,但只适用于非饱和土壤,地层中的土壤通气性好且土壤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方效果较好;不适用于饱和层土壤修复,场地有机污染若涉及多环芳烃污染则难以气化,短期内无法被开发利用。土壤淋洗技术修复周期短,能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彻底去除,但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对于低渗透性的土壤处理效果不理想。热脱附技术虽然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但处理能力低、能耗高、设备投资大。水泥窑协同技术处理污染物范围广,修复彻底,但处理周期受制于水泥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且易影响水泥质量。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有效,工艺成熟易操作,修复周期短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且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对高浓度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有局限性,药剂投加量大,难以达到修复目标。
目前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常用的氧化剂为双氧水和过硫酸钠。双氧水和过硫酸钠往往通过在活化条件下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2-)氧化有机污染物,这两种自由基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都有很好的氧化效果。
由于双氧水非常活泼,添加到土壤中会迅速降解,短时间放出大量的热和其他,施工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产生的热和气体容易导致有机污染物挥发逃逸,其快速降解也导致双氧水在地下寿命很短,其注射有效半径非常有限。由于污染物的从土壤中解吸到水相往往是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的限制因素,导致双氧水降解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有效利用率很低,而大部分双氧水往往分解为氧气从而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