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4308.7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4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部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部德芳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2/10;B02C23/14;B07B1/55;B30B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进料结构、设置于进料结构上的旋转结构、设置于进料结构下方的集中结构、设置于集中结构下方的连接结构、设置于连接结构内的筛选结构,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框,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电机、设置于电机上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下端的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螺旋刀、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下端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二研磨块。本发明通过操作简便,渣土粉碎充分、不易堵塞筛网,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且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也逐渐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建筑垃圾比如渣土等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处理。现有的渣土处理装置主要通过对渣土粉碎、筛选等处理,然后对其回收利用,但是现有的粉碎、筛选等工序往往使用独立的设备,即粉碎、筛选分开进行,该种方式导致工序繁琐,操作不够简便,无法显著的提高对渣土处理的效率;并且由于对渣土的粉碎的不够充分,其筛选时容易堵塞,影响对其处理的顺利进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回收处理的中断。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进料结构、设置于所述进料结构上的旋转结构、设置于所述进料结构下方的集中结构、设置于所述集中结构下方的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内的筛选结构、位于所述连接结构下方的压块结构、设置于所述压块结构上的活塞结构。
其中,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框、设置于所述进料框上方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框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进料斗优选为空心的上宽下窄的圆台体,所述进料斗的下表面与所述进料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的内部与所述进料框的内部相通。
其中,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的第二转轴,其中第一转轴位于进料斗内,直径小,避免占据物料的体积,第二转轴位于进料框内,直径大,刚性强度好,避免在切割输料的过程中发生折断;旋转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外圈的螺旋刀、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下端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下方的第二研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块下方的连接杆。所述电机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机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使得所述电机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伸入到所述进料框内。所述螺旋刀呈螺旋状,外圈与进料框的内壁抵触,所述螺旋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螺旋刀旋转,一方面对部分渣土进行粉碎处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渣土等垃圾向下移动,而且与进料框的内壁抵触,可以避免渣土黏壁的同时保证渣土能够完全进入集中结构内。所述连接块呈上窄下宽的圆台状,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研磨块呈圆柱体,间隙套接在进料框内,所述第二研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研磨块的圆周侧面与所述进料框的内圆周面配合实现对渣土的预研磨处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研磨块的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电机主动的驱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旋转,进而带动螺旋刀、连接块、第二研磨块旋转,螺旋刀的旋转一方面可以驱动渣土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可以对渣土进行粉碎预处理,提高效率,简化工序;并且旋转的第二研磨块的圆周侧面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配合可以对渣土进行第二预研磨处理,节约时间,并且可以保证对渣土的粉碎研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部德芳,未经部德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3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