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烷基芳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烷基芳烃脱氢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34212.0 申请日: 2020-07-02
公开(公告)号: CN113877593A 公开(公告)日: 2022-01-04
发明(设计)人: 张征湃;缪长喜;宋磊;朱敏;徐永繁;危春玲;曾铁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23/888 分类号: B01J23/888;C07C5/333;C07C15/46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刘亭亭;刘依云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强度 烷基 芳烃 脱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以及
【说明书】:

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烷基芳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烷基芳烃脱氢方法,该催化剂含有Fe2O3、K2O、CeO2、WO3、碱土金属氧化物、IVA族氧化物和轻稀土氧化物;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Fe2O3含量为64‑82重量%,K2O含量为8‑14重量%,CeO2含量为7‑13重量%,WO3含量为0.5‑5重量%,碱土金属氧化物含量为0.2‑5重量%,IVA族氧化物含量为0.1‑8重量%,轻稀土氧化物含量为0.01‑5重量%;所述IVA族氧化物和轻稀土氧化物重量比为1.7‑13.9。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在较低水比条件下,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烷基芳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烷基芳烃脱氢方法。

背景技术

乙苯脱氢是分子数增加的强吸热可逆反应,根据Le原理,高温、低压可以促进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工业上通常采用水蒸汽或惰性气体稀释以降低乙苯分压,从而有利于目标产物苯乙烯的生成。水蒸汽在反应中有如下作用:加热反应物到所需温度,避免直接加热乙苯原料,抑制副反应发生;提供反应所需热量,避免因反应吸热而降温;降低乙苯分压,促进化学平衡向苯乙烯方向移动;通过水气变换反应再生催化剂活性位,维持表面碳平衡,抑制催化剂积炭失活;抑制活性相氧化铁的还原,保持催化剂氧化态和高活性,维持表面氧平衡。

然而,水的汽化潜热很大,过热水蒸汽加入耗能巨大;其次,水蒸汽会和氧化钾反应形成KOH蒸汽,使K向反应器出口富集,导致K再分布和流失;乙苯和苯乙烯会在过热蒸汽下发生重整生成副产物等。其中,过热蒸汽的加入量主要受到压降和能耗的制约。因此,降低水比(水和乙苯重量比)是当前乙苯脱氢工艺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开发耐低水比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也是近年来研发的热点。此外,目前的乙苯脱氢装置大多在满负荷或超负荷下运行,并且换剂周期也由原来的2年左右延长到3-4年,对催化剂稳定性要求更高。

现有苯乙烯催化剂大多以Fe-K为主,氧化铁为主催化剂,K为主要助剂,同时还含有Ce、Mg、Mo、W及Ca的氧化物等结构稳定剂。目前已公开的低水比乙苯脱氢催化剂,主要采用调变结构助剂种类和含量对Fe催化剂的化学环境进行修饰的策略,同时微调前驱体、造孔剂、粘接剂种类,水粉比和干燥焙烧等制备条件,稳定活性相和助剂K,提高催化剂在低水比条件下的稳定性。但采用该方式得到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抗低水比能力仍有待提高。

CN106927997A报道了一种Fe-K-Ce-W-Ca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一定量的Na2O和Nd2O3的组合,同时控制反应条件,提高催化剂活性和耐低水比性能,但该催化剂在低水比从1.2降至1.0时活性下降明显,稳定性有待提高;CN108097260A公开了一种Fe-Ce-K-W-Mg-Ca催化剂,在体相引入Mn、Zn、Sn的氧化物,在表面引入Rb、Cs和轻稀土氧化物(La、Pr、Nd),调控活性相多铁酸钾(K2Fe10O16)的结构,在降低K含量同时提高利用效率,增强Fe-K键和能力,显著改善催化剂稳定性,但该催化剂抗压碎力为28-30N/mm,相对较低。如CN109569637A公开了一种在Fe-K-Ce-W-Mg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硅酸钾作为K源,同时添加少量Sr、中稀土元素、Ge/Sn等助剂,稳定和分散活性相,抑制K离子迁移和流失,提高低水比稳定性,但催化剂的应用水比为1.4,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催化剂抗压强度较差,在低水比条件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烷基芳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烷基芳烃脱氢方法,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在低水比条件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优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4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