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刚度建模与辨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32489.X | 申请日: | 202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5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潘新安;王洪光;于海斌;胡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协作 机器人 刚度 建模 辨识 方法 | ||
1.一种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刚度建模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定义机器人关节参数;
步骤二:对机器人进行刚度建模;
步骤三:选择逆条件数作为最优方法的观察性指标,求解各关节对逆条件数的个体影响,并根据各关节对逆条件数的影响获得关节空间内的良好识别区域;
求解各关节对逆条件数的个体影响及获得良好识别区域的过程如下:
将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用影响因素xi的个体效应表示当xi不变,变化其他m-1个影响因素所得的条件数平均值,即:
使各影响因素xi在允许变化范围[ai,bi]内离散为si个小区间,将等分点作为离散节点(si+1),于是:
上式(13)中,pj为离散点编号,xj(pj)表示第j个影响因素在pj离散点处的数值;
用影响因素xi和每个影响因素xi的离散点构造下式(14)中所示的正交阵列(OA):
其中,Λj,i是第j个实验单元中第i个影响因子的离散点的序列号;
通过下式(16)解决个体效用f(xi)的影响:
其中xm(Λj,m)代表在第Λj,m离散点的影响因子xm的值;
通过执行方差分析来确定影响因素xi是否对逆条件数数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各影响因素xi对逆条件数的影响获取关节空间中的良好识别区域;
通过执行方差分析来确定影响因素xi是否对逆条件数产生重大影响,归因于以下假设检验:
H0:f(xi(1))=f(xi(2))=…=f(xi(s))
H1:f(xi(1)),f(xi(2)),…,f(xi(s))Not all equal (17);
影响因素xi的总平均值μ(xi)推导为:
影响因素xi误差的平方和SE(xi)得出:
影响因素xi的平方和SA(xi)得出:
因此,测试统计Ti的F分布检验统计量为:
通过方差分析忽略对逆条件数没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并简化逆条件数数学模型,同时通过比较Ti得出各影响因素xi对逆条件数的影响顺序,Ti越大,第i个因素对逆条件数的影响越大,
步骤四:计算关节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刚度建模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将每两个相邻的连杆用改进的DH参数描述为:
其中是第i-1连杆的齐次变换矩阵,表示第i连杆坐标系到第i-1连杆坐标系的变换;
推导出七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方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刚度建模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冗余机器人的刚度模型KX简化为:
KX=(J)TKΘJ (6);
上式(6)中,J表示机器人的雅克比矩阵,KQ表示关节刚度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24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