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沥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32178.3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晨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晨烨 |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01D29/0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沥水 装置 | ||
1.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盒体,所述盒体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盒体的顶部为开口;
出管,所述出管固定安装在盒体的一侧,所述出管的一端与盒体相连通;
四个支块,四个所述支块均固定安装在盒体的底部内壁上,四个所述支块呈矩形列阵分布;
放置盒,所述放置盒设在盒体内,所述放置盒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通口,所述放置盒与盒体相适配;
沥液板,所述沥液板设在放置盒的底部,所述沥液板与放置盒相适配;
四个方块,四个所述方块均固定安装在沥液板的底部;
四个第一螺杆,四个所述第一螺杆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方块上,四个所述第一螺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放置盒螺纹连接;
两个接块,两个所述接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放置盒的两侧内壁上;
横杆,所述横杆安装在两个所述接块之间,所述横杆的底部与两个所述接块的顶部相接触;
两个第二螺杆,两个所述第二螺杆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接块上,两个所述第二螺杆均与横杆螺纹连接;
装板,所述装板固定安装在横杆的底部;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装板的底部;
竖杆,所述竖杆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五个切片,五个所述切片均焊接在竖杆上;
圆块,所述圆块固定安装在沥液板的顶部,所述圆块与竖杆的底端转动连接;
所述圆块的顶部开设有凹入槽,所述凹入槽的内壁上镶嵌有多个滚动珠,多个所述滚动珠均与竖杆的底端滚动接触;
所述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均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第一螺杆上均螺纹安装有防脱块,所述放置盒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提块;
当需要将日常垃圾中的汁液与垃圾分离开时,将垃圾倒入放置盒内,垃圾放好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将带动竖杆进行转动,竖杆转动时将带动五个切片同步进行运动,在五个切片的配合使用下,使切片将垃圾切滑开,使垃圾包装产生破损,从而使垃圾包装袋中的汁液从垃圾中渗出,汁液通过沥液板流向盒体的底部,然后集中在盒体内;
待垃圾静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汁液漏完后,即可通过出管将汁液从盒体中排出,若为了便捷避免清理盒体,可直接在盒体上套装垃圾袋,将垃圾袋的袋口理顺压在两个提块的下方,汁液进入垃圾袋后直接将放置盒取出即可将汁液连通垃圾袋一起整理处理;
待汁液从垃圾中沥干后即可将垃圾从放置盒中倒出,若因垃圾重量原因导致放置盒卡紧在盒体内难以取出时,可通过用脚踩住底板控制盒体的位置,通过两个提块将放置盒从盒体内取出,若沥液板使用一段时间发生堵塞影响使用,可将放置盒从盒体中,然后将两个第一螺杆旋转取出即可将沥液板取下以便进行清理,通过手动转动两个第二螺杆也可将第一电机和第二螺杆连同横杆一起从放置盒上取出;
放置盒的外壁下端设有圆环刮刀,圆环刮刀的单边横向截面呈从上往下倾斜设置的片状体,片状体的下端刀刃与盒体的内壁接触,圆环刮刀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竖直通孔;
圆环刮刀为橡胶材质的刮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对块之间转动安装有转杆,对应的所述对块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上焊接有L杆,放置盒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L杆的顶端与盖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三个垫块,三个所述垫块均与盖板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对块上均设有转接转轴,两个所述转接转轴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转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上固定安装有U型块,所述U型块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晨烨,未经吴晨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21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