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尘水刺提花地拖布的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1725.6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虞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晨阳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435 | 分类号: | D04H1/435;D04H1/4391;D04H1/74;D04H1/492;D04H1/495;D04H1/498;D06M15/564;D06M10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张荣鑫 |
| 地址: | 31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 提花 拖布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吸尘水刺提花地拖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开松:采用3D×51聚酯纤维和1.2D×51的聚酯纤维为原料,进行开松;梳理:采用两台梳理机,以获取双层纤维网;铺网;牵伸;水刺:经过若干道水刺工序进行开纤、缠结加固提花;脱水;浸渍:对已脱水的无纺布进行柔性聚氨酯胶液浸胶;烘干;在线检测;卷取;分切。采用3D×51的聚酯纤维作为骨架,1.2D×51的聚酯纤维在表面层缠结,从而形成较多的微小孔隙,增强了灰尘、毛发等吸附能力;浸渍浓度10%的柔性聚氨酯胶液,增强了无纺布对灰尘、毛发的吸附能力;在保证纤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分梳量,降低了各分梳辊的线速度,避免机内气流紊乱,保证了聚酯纤维梳理后保持一定的纤维卷曲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吸尘水刺提花地拖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无纺布在耐磨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充当地拖布使用;当采用无纺布作为地拖布进行擦拭地板时,由于普通的无纺布对于吸附灰尘、毛发的能力不强,导致擦拭地板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吸尘水刺提花地拖布的生产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无纺布作为地拖布在耐磨性以及吸附灰尘、毛发等能力上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吸尘水刺提花地拖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开松:采用3D×51聚酯纤维和1.2D×51的聚酯纤维为原料,进入开松工序进行开松;
b)梳理:采用两台梳理机,分别为梳理机一、梳理机二,以获取双层纤维网;
c)铺网:经梳理机一输出的纤维网采用交叉铺网,经梳理机二输出的纤维网采用直型铺网;
d)牵伸:对经交叉铺网后的纤维网采用牵伸机进行牵伸;
e)水刺:将上述纤维网经过若干道水刺工序进行开纤、缠结加固提花,得到带水无纺布;
f)脱水:对经过水刺开纤、缠结加固提花的带水无纺布采用真空负压抽吸进行脱水;
g)浸渍:对已脱水的无纺布进行柔性聚氨酯胶液浸胶;
h)烘干:将浸渍后的水刺无纺布进行烘干,烘干温度130~140℃;
i)在线检测:采用在线无纺布克重、无纺布含水率自动检测仪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检测;
j)卷取:采用张力储布架、自动成卷机将检测合格后的无纺布成卷;
k)分切:根据产品要求,将宽幅无纺布分切呈若干个所需布卷。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d)中的牵伸机采用27辊纤网杂乱牵伸机。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d)中的牵引倍数为2~2.3倍。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梳理机一的主锡林工作辊为65m/min,主锡林剥取辊为90m/min,主锡林为900m/min,梳理机二的主锡林工作辊为60m/min,主锡林剥取辊为83m/min,主锡林为850m/min。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e)中包括7道水刺工序,所述7道水刺工序的水刺头压力分别设定为:起网15bar、35bar、58bar、65bar、75bar、75bar、60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晨阳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晨阳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按需译码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