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及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1691.0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施成松;孙峰;殷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5 | 代理人: | 王悦 |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预制 外墙 面层 防水 保护 材料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及制作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水泥200~300份,硅灰15~30份,矿粉50~80份,机制砂500~800份,添加剂15~35份;该制作方法包括先对各组份自动计量配料;向搅拌机内依次加入机制砂、水泥、硅灰、矿粉、添加剂;先慢速后高速搅拌;搅拌完成后,进行均匀度、稠度、流动度的检测,并制作试块进行防水效果、砂浆的收缩性、粘结强度的测试;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本发明有效阻隔水汽对混凝土的侵蚀,降低了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没有后期的开裂,起皮脱落等失效现象发生,一方面,有效避免或减少了后期的多次涂刷,降低运维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应用推广日益广泛,对于混凝土表面防水耐污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表面防护主要是后涂工艺,即在预制构件安装完成以后涂刷丙烯酸涂料或有机硅防水材料。这两类的材料在构件表面成膜,从而隔绝水汽对混凝土构件作用。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涂刷工艺的不可靠,另外一个是防护膜容易在干湿冷热等作用下,变形开裂与脱落。这两者都会降低防护层的防护可靠性不够,防护效果下降,从而导致混凝土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及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及制作方法,以改善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表面防护质量,减少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渗漏发生,降低运维费用,提升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外表观感,延长混凝土的预制构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水泥200~300份,硅灰15~30份,矿粉50~80份,机制砂500~800份,添加剂15~35份。
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水泥220~280份,硅灰17~25份,矿粉60~70份,机制砂600~700份,添加剂20~30份。
优选地,所述水泥为白色,型号为52.5。
优选地,所述硅灰和矿粉均为I级品。
优选地,所述机制砂为连续级配,且为干砂。
优选地,所述机制砂的密度1~6g/cm3。
优选地,所述机制砂包括两种规格的组份,一种机制砂的密度为1~3g/cm3,另一种机制砂的密度为3~6g/cm3。
上述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1、针对各组份自动计量配料,确保各组份重量的准确;
102、向搅拌机内按照先粗后细顺序进行投料,依次为机制砂、水泥、硅灰、矿粉、添加剂;
103、步骤102投料完成后,进行搅拌,先慢速后高速,总计搅拌时间为80~200s;
104、搅拌完成后,进行均匀度、稠度、流动度的检测,并制作试块进行防水效果、砂浆的收缩性、粘结强度的测试;
105、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上述装配式预制外墙面层防水保护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01、将配置好的防水保护材料加水搅拌,用搅拌器先进行搅拌,搅拌后熟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