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动频差助眠双频音乐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1136.8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林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万佳 |
主分类号: | A61M21/02 | 分类号: | A61M21/02;G11B27/0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 11881 | 代理人: | 贾融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动 频差助眠 双频 音乐 制作方法 | ||
一种变动频差助眠双频音乐的制作方法,它涉及音乐疗法技术领域;它包含如下步骤:分别制作Beta,Alpha,Theta和Delta四个不同频差的双频音乐,每个时段15分钟;把上述四个不同的频差混合背景音乐;把上述四个带背景音乐的双频音乐再连接合成60分钟的变频双频音乐;再把合成的带背景音乐的双频音乐输出;输出时选择Wave波形格式储存,再转成MP3或其他格式。本发明能通过变频双频音乐技术,有效诱导使用者的脑电波从清醒状态的Beta波进入浅睡的Theta波再进入深度睡眠的Delta波,对于催眠、辅助治疗顽固性失眠和纠正忧郁症患者脑电波Delta频率紊乱有莫大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乐疗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动频差助眠双频音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双频音乐是指左右两声道的频率不一致,且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产生了频差(左右声道频率差异)。物理学家Heinrich Dove发现,左右声道频率不相等时,大脑会检测出频差,并在左右脑同时形成与频差相等的脑电波。例如,左声道190赫兹,右声道200赫兹,频差等于10Hz,大脑就会形成10Hz的脑电波 (脑电波与频差同步)。这与3D电影的原理是一样的,左右两眼的图像不同,但经过3D眼镜,就会在脑中合成新的图像。
这一发现,为声学科技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普通的助眠音乐是通过音乐诱导脑电波从清醒进入睡眠。
顽固性失眠是难以从清醒状态进入浅睡和熟睡状态。
最新研究发现忧郁症患者的脑电波出现Delta波紊乱,需要诱导患者进入深度睡眠,脑中出现Delta波才能治疗Delta波紊乱。
普通的助眠双频音乐存在的问题:
这普通的助眠双频音乐是单一频差,与正常人睡眠周期第一小时的脑电波不吻合。
单一频差的普通双频音乐与大脑从清醒进入熟睡的周期脑电波的变化不一致,很难诱导使用者从清醒进入熟睡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辅助治疗顽固性失眠和诱导忧郁症患者脑电波的变动频差助眠双频音乐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动频差助眠双频音乐的制作方法,它包含如下步骤:
S1、分别制作Beta,Alpha,Theta和Delta四个不同频差的双频音乐,每个时段15分钟;
S2、把上述四个不同的频差混合背景音乐;
S3、把上述四个带背景音乐的双频音乐再连接合成60分钟的变频双频音乐;
S4、再把合成的带背景音乐的双频音乐输出;
S5、输出时选择Wave波形格式储存,再转成MP3或其他格式。
进一步地,根据正常人睡眠周期第一小时人体脑电波的变化(Beta-Alpha-Theta-Delta),把双频音乐的频差从Beta调整到Alpha,再到Theta和Delta。
进一步地,产生14Hz到0.5Hz不同频差的双频音乐与人类睡眠周期第一小时的脑电脑频率变化一致。
进一步地,双频音乐频差的变化与正常人睡眠第一小时大脑脑电波的频率变化一致,使脑电波形成不同频差的共振,有效诱导睡眠。特别是诱导大脑的脑电波从清醒的Beta状态通过Alpha,和Theta再进入Delta状态。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变动频差助眠双频音乐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一种与正常人大脑从清醒进入熟睡周期一致的变频双频音乐,有助于辅助治疗顽固性失眠和诱导忧郁症患者脑电波从清醒的Beta波进入Delta波,解决了忧郁症患者Delta波紊乱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万佳,未经林万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