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纳米光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29503.0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肖波涛;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光学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纳米光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样品池、光输送单元和成像单元;控制单元包括永磁铁和电机,电机驱动永磁铁旋转及移动;样品池盛放的单分子样品一端连接有盖玻片上,另一端连接有磁珠;光输送单元包括光源、弯头光纤、准直器、分束器和物镜,光源的光束依次经过弯头光纤、准直器及分束器后,形成反射光与折射光,使单分子样品的磁珠形成多个衍射环;成像单元包括研究级相机和计算模块,研究级相机采集单分子样品的磁珠图像并传输至计算模块,计算模块将采集的磁珠图像转化为二维光强分布,进而转化为磁珠的实时三维位置,得出被测磁珠的Z轴数值。本实施例实现了亚纳米级别精度的成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分子力谱性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纳米光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单分子运动研究和力谱技术已广泛用于研究生物学过程,例如RNA翻译,转录,分子马达运动,蛋白质-DNA互作、重组。此类实验一般依赖于单分子探针的使用。例如DNA,RNA或蛋白质被连接在磁珠上,然后通过磁珠的运动来获取被测生物分子状态变化的信息。在众多单分子测量方法中,光镊,磁镊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是广泛使用的技术。近期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点在于测量精度的提升,需要达到纳米乃至亚纳米(埃)的精度。
与光镊和AFM相比,磁镊特异性强,无需预热,实验效率和力稳定性高,具有独特的优势。磁性镊子不仅无需执行反馈控制,还具有出色的力稳定性,可以长时间进行实验而不会发生力漂移。此外,可以使用参考磁珠消除任何干扰分子延伸测量的机械漂移。这些特性使磁镊成为了在生理状态下长时间研究生物分子(蛋白、DNA等)的力响应与机械性能的一项强大技术。
目前,超高精度显微技术依赖衍射环成像。提高衍射环数量及质量的通用方法是购买成套的显微镜进行成像,此种方法不仅价格高昂、系统改装的灵活性差,因此,研究一个低成本、高精度、易于组装、改装及维护的光学检测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亚纳米光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使用数个光学器件以及支撑件进行组装的光学系统,提高单分子装置微珠的衍射环的清晰度和数量,进而提高测量精度,达到亚纳米精度,应用于磁镊设备的光路系统,能够呈现高质量的图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亚纳米光学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样品池、光输送单元和成像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永磁铁和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永磁铁旋转及移动;
所述样品池用于盛放单分子样品,单分子样品溶液置于环境溶液中并形成样品腔,单分子样品一端连接有样品池的盖玻片,另一端连接有磁珠;
所述光输送单元包括光源、弯头光纤、光处理单元和物镜,所述光处理单元包括准直器和分束器;
所述光源的光束经过弯头光纤后射入准直器,准直器将射入的光转变为平行光后射入分束器,分束器将射入的平行光分为光强相同的反射光与折射光,形成全反射光路,反射光竖直照射样品池上,使单分子样品的磁珠形成多个衍射环;
所述成像单元包括研究级相机和计算模块,所述研究级相机采集单分子样品的磁珠图像,并传输至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将研究级相机采集的磁珠图像转化为二维光强分布,转化为磁珠的实时三维位置,得出被测磁珠的Z轴数值。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永磁铁还连接有承载零件,所述承载零件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支撑杆沿中心轴旋转,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支撑杆沿样品池竖直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分子样品的一端与样品池的盖玻片化学连接,另一端与磁珠化学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源采用环形LED光纤照明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9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