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6412.1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9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史喜成;孟祥君;谭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铠钺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A61L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延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单元,包括迎风设置在空气流道内的旋风模块,所述旋风模块为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旋风管,所述旋风管内进风侧设置导流扇叶,所述旋风管内表面至少部分设置光触媒材料层,所述旋风管出风侧设置紫外光源,所述紫外光源发射出的紫外光照射到旋风管内的光触媒材料层上,空气经导流扇叶螺旋导流出所述旋风管。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光催化技术中空气与光触媒材料接触时间短、接触面积小、净化效率低、对光源的保护性差、使用寿命短、成本较高及维护频繁的技术难题,本发明的净化单元大大提高了光触媒净化的净化效率,延长了净化单元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频率,从而大大促进环保清洁的光触媒净化技术的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流道的空气净化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环境,受疫情影响,人们对于人员聚集场所的室内空气环境的关注度愈发提高,而现有的净化技术受环境、成本以及副作用等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呼吸健康的要求。
当前,主要的净化技术有光催化净化、UV紫外杀菌净化与臭氧杀毒等净化方式,静电除尘、负离子净化、HEPA纤维网过滤、活性炭吸附净化等物理净化方式,高温烧结等技术,而在这些技术中,UV紫外净化一般对细菌病毒等有效,但对颗粒物及VOCs等无效,一般紫外灯管在使用短期内有效,长期使用则需要定期维护除尘,采用臭氧消毒,一般不宜在有人的条件下使用(长时间高浓度的吸入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对橡胶制品,如沙发、医用胶手套、胶皮管等均有腐蚀,使用的局限性较大;传统的物理净化方式中,诸如静电除尘、HEPA纤维网过滤、活性炭吸附净化等技术,对于颗粒物净化效率较高,但对于杀菌消毒的净化效果较差,整个系统的阻力较大;负离子净化往往用来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对于细菌病毒等无效果,也不能分解污染物,其主要的作用是清新空气,不能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而高温烧结等净化方式一般用于工业处理有机物等的净化,在高温作用下,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进行杀灭,这种方式成本很高,仅适用于工业类尾气净化。
相对来说,采用光催化净化的方式则可以有效杀菌消毒,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相对其它净化方式来说,净化方式更加环保,但光催化技术需要光触媒材料以及有效光源协同作用方可触发,除此之外,光触媒净化需要具备充分的接触时间方可实现较高效率的净化。目前使用的光触媒技术一般与物理净化方式复合使用,采用纤维过滤网及活性炭净化颗粒物及VOCs来保护后续的光触媒光源以及光触媒材料,由于对细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有限,一般都需要定期更换滤网,才能保证后续光触媒材料具备持续的杀菌消毒效果。
在传统的光触媒净化方式中,流道内空气的流速较快,空气未与光触媒材料充分接触即被输出,实际净化效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几种技术组成的复合模块安装于空气流道内,风速较高,一般直吹光触媒材料及光源,对光源的保护性差,杀菌消毒效果差,使用寿命短,仅在短期内有效,这就导致了光触媒净化技术的停滞不前,净化效果难以具体体现。
因此,为解决现有的光催化技术中空气与光触媒材料接触时间短、接触面积小、净化效率低、对光源的保护性差、使用寿命短、成本较高及维护频繁等技术难题,需要研究一种使用寿命长,且能满足日常高效杀菌消毒,解决传统光催化技术弊端的净化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光触媒净化技术中的空气与光触媒材料接触时间短、接触面积小、净化单元寿命短、对光源的保护性差、净化效率低以及使用维护成本高等技术难题,提出一种用于空气流道的空气净化单元,用以延长空气与光触媒材料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保护光触媒净化中的光源,提高净化效率,延长净化单元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频率,促进环保清洁的光触媒净化技术的普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铠钺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铠钺防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6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