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6157.0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马迎曙;张梁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子设备 风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导板和后导板,插箱上部安装有多孔板、导流板和风机单元,导流板和多孔板之间形成夹角,下部安装前插件、后插件,前插件和后插件之间安装有背板,前导板、后导板与把手接触的部位镶嵌有槽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与前导板和后导板之间采用榫头定位,该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装配精度高,通过镶嵌钢板,减少横梁在插件插拔时杠杆作用力下的变形,同时提高了横梁的耐磨性,插箱内流场均匀,保证插箱各槽位插件的良好散热,插箱采用标准上架形式,多层插箱应用于机柜内,形成前进风后出风的Z字形风路,各插箱并行进风,避免热量叠加,提升机柜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插箱,具体是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模块化设计趋势,在结构上一般采用插箱与插件配合形式,即插件形成物理模块装入插箱内,各个插件通过高速背板互联互通。
目前,电子设备中常用标准风冷插箱为8U架构形式,该架构为上置导轨安装固定插件,下置风机托盘,成熟度较高。8U插箱底部进风顶部出风,通过风机托盘将冷空气吹入插箱槽位,空气流经各槽位插件散热器完成热量交换,实现插件散热。
由于8U插箱形式为鼓风模式会造成流经每个槽位的气流不均匀,表象为每个槽位插件散热出现冷热不均;同时随着芯片集成度和处理能力的增强,功耗越来越大,行业中很多板卡功耗已经超过120W。当机柜内安装多层8U插箱时会出现热量叠加,即顶层插箱的进风温度已相对环境温度抬高。某产品的信号处理机柜内安装三层插箱,相同的板卡,安装的顶层插箱和底层插箱的相同槽位上,测试结果显示,顶层插箱的处理芯片温升高20℃。由此可见,急需改变插箱的通风路径,解决热量叠加问题。同时,现有插箱多为螺钉连接,装配精度不高,会形成插件的安装定位精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导板和后导板,所述前导板和后导板均设置有两个,左侧板和右侧板安装在前导板及后导板的两侧组成框架,左侧板和右侧板上部一角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插箱上部安装有多孔板、导流板和风机单元,导流板和多孔板之间形成夹角,下部安装前插件、后插件,前插件和后插件之间安装有背板,前插件及后插件外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导板和后导板均采用铝板加工成型,保证前插件及后插件面板至背板的距离精度在0.15mm以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导板、后导板与把手接触的部位镶嵌有槽板,材料局部刚强度提升约8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与前导板和后导板之间采用榫头定位,保证前导板、后导板之间的平行度和背板安装面的平面度在0.2mm以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导板和后导板前端均设置有助力插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助力插拔的位置镶嵌有钢板,提高局部刚强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插件、后插件、背板和导流板形成了规范的风道,在风机单元作用下,可以实现插箱下部进风,插箱后部出风,多个插箱叠加使用可形成前进风后出风的并行风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前导板、后导板与把手接触的部位镶嵌槽板,材料局部刚强度提升约80%。
2、通过在前导板和后导板前端设置助力插拔,避免VPX等较大插拔力插件提手打滑、脱钩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61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