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的类拉森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5136.7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4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光林 |
主分类号: | E02D5/04 | 分类号: | E02D5/04;E02D5/06;E02D5/08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 |
地址: | 27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类拉森桩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的类拉森桩,包括若干弧形桩体以及若干连接钢板,弧形桩体包括弧形钢板,弧形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柱,弧形钢板上的一侧面设有弧形曲面,卡接柱的底端和连接钢板的底端均连接有若干凸起,两个弧形桩体嵌合时,两个弧形钢板所在圆弧相对并交错设置,两个弧形曲面内各自卡合有相对另一个弧形桩体内的卡接柱,并形成嵌合体;每相邻两个嵌合体之间通过连接钢板连接,嵌合体与连接钢板之间相互连接呈直线状形成连续类拉森桩壁体。卡接柱、连接钢板底端连接有若干凸起,凸起在打桩机的振动打桩过程中会将较大的混凝土块振动成较小的混凝土块,便于弧形桩体和连接钢板的顺利贯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的类拉森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土木建筑领域,为了防止土沙、土层或砂层坍陷,一般使用打桩机将连续的拉森钢板桩打入至土沙、土层或砂层中,从而在土沙、土层或砂层中形成一体的地下连续壁体,从而能够防止坍陷。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拉森钢板桩具有高强大、隔水性良好可重复使用次数多等特点,现在的钢板桩一般有U型钢板桩、Z型钢板桩、直线型钢板桩等等,U型钢板桩的规格较多,适应于不同客户的需求;Z型钢板桩具有更大的惯性矩,从而增大了连续壁体的厚度,减小了位移变形;直线型钢板桩可以形成一道稳固的连续壁体,从而保证向下顺利开挖,而不受两侧塌方的影响。
目前,在拉森钢板桩的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1、在打桩过程中由于砂层或砂砾层会存在较大的混凝土块,导致钢板桩在打桩过程中阻力过大,不易埋入地下。2、在打桩过程中由于钢板桩与钢板桩的连接处的阻力较大,钢板桩周围的阻力较小,使得打桩过程中钢板桩向阻力较小的方向位移,导致钢板桩产生倾斜现象。3、拉森钢板桩的厚度一般在10mm-20mm左右,即拉森钢板桩的厚度较薄,其对于垂直于拉森钢板桩方向的防水性能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的类拉森桩,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森钢板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的类拉森桩,包括若干弧形桩体以及连接每两个所述弧形桩体的连接钢板,所述弧形桩体包括弧形钢板,所述弧形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为圆柱体,所述弧形钢板上的一侧面设有用于容纳卡接柱的弧形曲面,所述弧形钢板侧壁中部设有卡接槽,所述弧形钢板侧壁顶部设有卡头槽;所述连接钢板的两端中部各自设有与卡接槽相配合的凸块,所述连接钢板的两端顶部设有与卡头槽配合的卡合头,部分所述卡接柱的底端和连接钢板的底端均连接有若干凸起,所述卡接柱的底面宽度大于所述弧形钢板宽度;两个所述弧形桩体嵌合时,两个所述弧形钢板所在圆弧相对并交错设置,两个所述弧形曲面内各自卡合有另一个弧形桩体内的卡接柱,并形成嵌合体;每相邻两个嵌合体之间呈左右对称,每相邻两个嵌合体之间通过连接钢板连接,嵌合体与连接钢板之间相互连接呈直线状形成连续类拉森桩壁体。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当需要对类拉森桩进行打桩时,先将两个弧形桩体进行嵌合,使两个弧形桩体中的弧形钢板所在的圆弧交错并相对,并使得卡接柱相互进入另一个的弧形钢板中的弧形曲面内进行卡合,并形成嵌合体,然后测量并预计所需要形成连续壁体的长度,根据预计的长度结果,每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一个嵌合体,相邻的两个嵌合体之间呈左右对称,然后将连续钢板的凸块与卡接槽进行卡合,人工稍稍用力将连接钢板两端的凸块卡合进卡接槽中,同时连接钢板的卡合头与弧形钢板上的卡头槽进行卡合,使得连接钢板牢牢地连接两个相邻的嵌合体,然后通过打桩机将嵌合体与连接钢板一同打入至土层中,打桩过程中由于部分卡接柱、部分连接钢板底端连接有若干凸起,凸起在打桩机的振动打桩过程中会将较大的混凝土块振动成较小的混凝土块,便于弧形桩体和连接钢板的顺利贯入。
由于两个弧形桩体相互交错并相对卡合形成嵌合体,卡接柱底面的直接远远的大于弧形钢板底面的宽度,从而使得两个弧形钢板相接触处的阻力变小,与连接钢板周围的阻力相接近,使得打桩过程中连接体产生的位移较小,不会导致打桩过程中连接体产生倾斜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光林,未经王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5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