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和中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脱砷脱硫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25103.2 | 申请日: | 202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8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新;陈发上;张广盛;李金伟;栾高纬;吴为荣;陈建福;胡诗彤;涂友兵;周健;倪平;余涛;陈宇;李明楷;王岩;叶金华;郑卫红;郭国英;王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三和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22B11/00;C22B3/18;C12R1/01;C12R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李正 | 
| 地址: | 334213***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及其 应用 中砷金 精矿 生物 氧化 脱硫 预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和中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脱砷脱硫预处理方法,属于砷矿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选自嗜酸菌属、假细胞菌属、酸原体属和铁原体属;嗜酸菌属、假细胞菌属、酸原体属和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数比为(50~85):(8~12):(2~20):(1~22),其有效活菌浓度分别为(5.1~8.6)×109cfu/mL、(0.9~1.3)×109cfu/mL、(0.3~2.1)×109cfu/mL、(0.2~2.3)×109cfu/mL。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协同作用,在上述配比范围内,对中砷金精矿适应能力好,氧化能力强,砷和硫脱除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和中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脱砷脱硫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易处理的含砷矿石越来越少,难处理的含砷矿石得到开发。在含砷金精矿的冶炼过程中,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焙烧工艺对含砷金精矿进行预处理,但是焙烧工艺要求含砷金精矿中的砷含量低于2wt%,对于较高含砷量的原料一般通过配矿方式降低总砷含量,不适于直接处理中砷金精矿(砷含量为6~10wt%);而且焙烧工艺存在空气污染严重、能耗大、操作复杂、劳动条件差的缺点。生物氧化工艺相比于焙烧工艺处理中砷金精矿具有较大的潜力,但目前针对中砷金精矿的生物氧化处理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普遍存在脱砷脱硫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和中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脱砷脱硫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协同作用,对中砷金精矿适应能力好,氧化能力强,砷和硫脱除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选自嗜酸菌属、假细胞菌属、酸原体属和铁原体属;所述嗜酸菌属、假细胞菌属、酸原体属和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数比为(50~85):(8~12):(2~20):(1~22),所述嗜酸菌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5.1~8.6)×109cfu/mL,所述假细胞菌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0.9~1.3)×109cfu/mL,所述酸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0.3~2.1)×109cfu/mL,所述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0.2~2.3)×109cfu/mL。
优选地,所述嗜酸菌属、假细胞菌属、酸原体属和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数比为(83~85):(10~12):(2~4):(1~3),所述嗜酸菌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8.4~8.6)×109cfu/mL,所述假细胞菌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1.1~1.3)×109cfu/mL,所述酸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0.3~0.5)×109cfu/mL,所述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0.2~0.4)×109cfu/mL。
优选地,所述嗜酸菌属、假细胞菌属、酸原体属和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数比为(50~52):(8~10):(18~20):(20~22),所述嗜酸菌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5.1~5.3)×109cfu/mL,所述假细胞菌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0.9~1.1)×109cfu/mL,所述酸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1.9~2.1)×109cfu/mL,所述铁原体属的有效活菌浓度为(2.1~2.3)×109cfu/mL。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中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脱砷脱硫预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脱砷脱硫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三和金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三和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5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