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振波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22344.1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成;魏文斌;冯美名;甘文军;谢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H13/00 | 分类号: | G01H13/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朋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振 频率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振波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本公开采用估算的共振波波长确定逼近离散函数,并采用该逼近离散函数对采样数据集合进行卷积,由此大大减小了需要计算的数据量,减小了计算耗时,由于逼近离散函数是根据估算的共振波波长确定的,使得采用逼近离散函数卷积处理采样数据集合得到的目标离散函数,能够较准确的拟合待测共振波的变化趋势,进而能够较准确的得到共振波的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振波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波在所测量的有限长材料中传播时,如果超声波的频率与材料的固有频率相等,就会发生共振现象。利用共振现象提出的超声共振测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厚方法,具有可测下限小、精度高等优点。共振测厚的原理是T=c/2f,T为被测工件的厚度,c为超声波在工件中传播的声速,f为共振波的频率。因此,超声共振频率的估计精度,是采用超声共振法测厚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是直接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得其频谱最大值的频率。
高精密薄壁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核电领域的核心部件中,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这类部件的壁厚精度要求极高,通常为微米级。为了保证其尺寸精度,超声共振法则被用于高精密部件的全范围测量。以一根4m长,0.5mm厚的薄壁管为例,为了实现全范围测量,需要采集超过10万组的射频数据进行共振频率分析。同时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在进行傅里叶计算的时候需要进行补零操作。然而过长的离散数据进行傅里叶变化时,计算耗时也会随之增加。完成10万组的计算,耗时近160s,无法满足大批量管材的高速检查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共振波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共振波频率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待测共振波的采样数据集合,所述采样数据集合包括多个采样数据,各相邻采样数据的采集间隔时长相同;
步骤101,根据检测被检工件的超声波的频率、所述超声波的标准传播速度以及预估的被检工件的厚度,确定待测共振波的预估波长值;
步骤102,根据所述预估波长值,确定逼近离散函数;
步骤103,采用所述逼近离散函数作为窗口函数,对所述采样数据集合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目标离散函数;
步骤104,根据所述目标离散函数,确定拐点数据集合,所述拐点数据集合包括所述目标离散函数各拐点对应的横坐标;
步骤105,根据所述拐点数据集合以及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待测共振波的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102包括:
将式1确定为逼近离散函数:
其中,A(n)为逼近离散函数,N为预估波长值,θ为任意角度的相位角,n∈(0,N-1)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104,包括:
获取目标离散函数的各横坐标Xi对应的纵坐标Yi,Xi为正整数,i为正整数;
判断Yi*Yi+1与0的大小关系;
在Yi*Yi+1≤0的情况下,根据Yi、Yi+1,采用插值法确定目标离散函数的拐点对应的横坐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2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