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2100.3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袁浩然;李德念;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G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程旻露;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小型化 生活 垃圾 热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所述热解系统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所述导热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由蓄热材料制成。在本发明中,通过蓄热系统将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存储,并在垃圾热解燃烧启炉阶段提供热量,一方面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减少运行所需的燃料,从而提升综合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对于解决当前生活垃圾小规模处置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热解再燃烧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大分子发生断裂,产生小分子气体、焦油和残渣的过程,小分子可燃气在二燃室内与空气充分混合而进行均相反应,从而替代直接焚烧的非均相反应。与直接焚烧相比,更适用于小规模的可燃固废无害化处理。
然而,目前小规模生活垃圾热处置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
首先,运行成本偏高。由于热解是吸热反应,在启炉阶段需要提供外部供热,因此生活垃圾热解燃烧处理需要耗费相当的燃料,造成运行成本偏高;
其次,能量浪费问题突出。由于处置规模较小,热能发电总投资大,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因此,一般垃圾热处置能量以弃置为主,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管道连接的热解系统、燃烧系统、蓄热系统和导热系统;
所述热解系统分别与所述燃烧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蓄热系统之间设置有所述导热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内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由蓄热材料制成;
所述导热系统用于所述蓄热系统和所述热解系统之间导热;
所述热解系统用于热分解生活垃圾,热分解生活垃圾后产生的热解气进入到所述燃烧系统进行燃烧,燃烧所述热解气所产生的烟气带有余热,且依次经过所述热解系统和所述导热系统进入到蓄热系统中。
作为本发明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热解系统包括有热解炉体,所述热解炉体包括有相互独立的热解仓和夹层腔体,所述热解仓和所述夹层腔体位置相邻,且所述夹层腔体环绕置于所述热解炉体的内侧壁上;
所述热解仓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渣口,所述生活垃圾从所述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热解仓中,热解后的生活垃圾从所述出渣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层腔体上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
所述燃烧系统包括有燃烧炉体,所述燃烧炉体上设置有热解气入口和第一烟气出口;
所述热解炉体还包括有热解气出口,所述热解气出口穿过所述夹层腔体与所述热解气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一烟气出口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层腔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出口均与所述夹层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烟气出口与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蓄热式小型化生活垃圾热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蓄热系统包括有蓄热箱体,所述蓄热箱体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和第三烟气出口,所述蓄热箱体与所述夹层腔体通过所述第二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2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开合装置
- 下一篇:遥控方法、设备信息写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