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椎间孔镜的操作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1304.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许聪;周凯亮;倪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50 | 分类号: | A61B90/50;A61B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椎间孔镜 操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椎间孔镜的操作架,包括椎间孔镜,椎间孔镜上设置有导光束和传像束,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外壁上设置有鹅颈管,鹅颈管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连接端,鹅颈管内开设有输送槽,操作端与椎间孔镜尾端连接,连接端与操作台外壁连接,操作台顶部开设有容腔,容腔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卡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外壁上凸起有缠线柱,缠线柱上缠设有牵引绳,容腔上设置有驱动装置,第一齿轮朝正方向转动实现鹅颈管的悬空固定,第二齿轮朝反方向转动实现鹅颈管的自由摆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手术时因为长时间提拉椎间孔镜和配套管路导致医护人员体力损耗严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间孔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椎间孔镜的操作架。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路,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在操作人员进行手术时,需要长时间握持椎间孔镜,通过椎间孔镜来显示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通过其他手术器械来进行操作,然而长时间握持急剧耗费手术人员的体力,且椎间孔镜尾端通常连接有很多管路,如给椎间孔镜提供光源的导光束、给显示影像的传像束,然而在操作人员进行握持椎间孔镜时操作人员还需要将这些管路抓握在手中,并将这些管路提到与椎间孔镜尾端相持平的水平线上,长时间手术下操作人员体力耗费严重,且若不抓握这些管路的话,椎间孔镜尾端受到这些管路的重力影响使得椎间孔镜始端摆动,导致操作人员需要经常调节椎间孔镜位置来确保手术位置的正确和影像的正常传输,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将椎间孔镜以及配套管路进行固定的装置,导致医护人员在手术时因为长时间提拉椎间孔镜和配套管路导致医护人员体力损耗严重;且在医护人员手术中,因为管路过多过长导致在手术过程中,这些管路会交错缠绕在一起,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将这些管路拆开,避免这些管路中的管路无法正常的排液;且这些管路因为过长,因此医护人员手术时只会提拉与椎间孔镜连接的一端,而另一端则会堆积在地上,导致医护人员常常在手术室行走时需要经常跨越这些管路,避免被这些管路绊倒。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椎间孔镜的操作架,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手术时因为长时间提拉椎间孔镜和配套管路导致医护人员体力损耗严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椎间孔镜的操作架,包括椎间孔镜,所述椎间孔镜上设置有用于传输光源的导光束和用于传输椎间孔内影像的传像束,所述椎间孔镜上还设置有供手术器械插入的操作管路,还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的鹅颈管,所述鹅颈管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鹅颈管内中空开设有供导光束和传像束穿设的输送槽,所述操作端与椎间孔镜尾端连接,所述连接端与操作台外壁连接,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卡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外壁上凸起有缠线柱,所述缠线柱上缠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与缠线柱外壁连接,另一端穿出容腔与操作端外壁连接,所述容腔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齿轮朝正方向转动使牵引绳收紧实现鹅颈管的悬空固定,所述第一齿轮朝反方向转动使牵引绳松弛实现鹅颈管的自由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1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