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及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9585.0 | 申请日: | 202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阎新颖;陶风;王琼;王璞;王慧;张健;朱向斌;刘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4 | 分类号: | E21B43/04;E21B23/06;E21B33/128;E21B34/14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砾石 充填 工艺 服务 管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及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属油气井井下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包括内管柱和外管柱,内管柱由依次连接的坐封工具、分流阀、密封短接、静压测试塞、流动短接、反循环单流阀、负荷指示器、冲管和抛光管构成;外管柱由依次连接的顶部封隔器、上延伸筒、充填滑套、下延伸筒A、负荷显示接箍、下延伸筒B、快速接头、筛管和双阀浮鞋构成;本发明通过内管柱和外管柱的一次下入,可进行管柱充填、反循环、酸洗作业,作业过程中,管柱的上提、下放通过负荷指示器7进行定位,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及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属油气井井下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深水井和高产井的完井方式多为裸眼完井,因为裸眼完井能够使油层产能达到最大,裸眼完井的特点是暴露面积大,产量高,完井费用低,但适应性窄,仅适用于地层稳定的单一油气层,无法进行选择性酸化或压裂等。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水平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通常人们把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具有一定水平位移的井称为水平井。油、气井出砂是石油开采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砂害得不到治理,油、气井出砂会越来越严重,致使出砂油、气井不能有效的开发。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完井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持井眼稳定性,同时还能取得明显的防砂效果。以往的裸眼砾石充填完井工具进行替泥浆、充填以及酸洗作业时,需要下两趟管柱,坐封工具一般采用机械坐封,需要进行反洗球作业才能依次完成替泥浆、充填以及酸洗作业,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成本较高,因此还需不断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井壁稳定、无需进行反洗球作业,管柱下入后可依次实现替泥浆、充填、破胶等作业的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及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裸眼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连接组装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服务管柱包括内管柱和外管柱,内管柱由依次连接的坐封工具、分流阀、密封短接、静压测试塞、流动短接、反循环单流阀、负荷指示器、冲管和抛光管构成;外管柱由依次连接的顶部封隔器、上延伸筒、充填滑套、下延伸筒A、负荷显示接箍、下延伸筒B、快速接头、筛管和双阀浮鞋构成;
2)、通过油管将外管柱下入到井中预定位置,并通过井口将其固定后,再通过油管将内管柱下入到外管柱中,然后从井口对油管进行打压,以对内管柱、外管柱进行正循环测试,并剔除外管柱内泥浆;
3)、向内管柱内投入1.75in铜球,铜球落至坐封工具上的球座处后,通过油管打压以推动坐封工具的活塞运动,在由活塞推动顶部封隔器使其坐封;
4)、顶部封隔器坐封后,继续对油管打压,坐封工具丢手,球座打落,铜球下落至静压测试塞上的下球座处;继续对油管加压,测试塞、限位环向下运动,从套管打压验封顶部封隔器坐封是否合格,
5)、验封时,先将管柱上提,反循环单流阀6上的弹性套筒受力向下运动,反循环单流阀6关闭,然后再下压管柱到验封位置,由负荷指示器7定位,验封合格后,继续由套管打压,反循环单流阀上的爆破片受压破裂,下球座、滑动套筒向下运动,滑动套筒上的孔关闭,静压测试塞侧通道打开;反循环单流阀中间小流道打开
6)、先上提再下压管柱,通过反循环单流阀上的弹性套筒将充填滑套打开,继续下压管柱,反循环单流阀通道打开,管柱下放至充填位置,油管泵入充填液,进行充填作业;
7)、充填完成后,上提管柱,套管内泵入液体进行反循环作业,将油管内多余的砾石洗出井筒;
8)、反循环作业完成后,继续上提管柱至酸洗位置,再投入钢球至分流阀球座,油管打压,分流阀旁通向下运动,油管泵入酸洗液,对工具进行酸洗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9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