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巴氏杆菌噬菌体、其噬菌体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19534.8 申请日: 2020-07-01
公开(公告)号: CN111909904B 公开(公告)日: 2022-04-22
发明(设计)人: 潘强;任慧英;孙虎芝;闫艳新;崔天丽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7/00 分类号: C12N7/00;A61K35/76;A61P31/04;A23K50/50;A23K10/18;A23B4/22;A01N63/40;C12Q1/04;C12R1/92;C12R1/01
代理公司: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代理人: 韩耀朋;曲志乾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巴氏 杆菌 噬菌体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巴氏杆菌噬菌体、其噬菌体组合物及其应用,该噬菌体被命名为vB_PmuP_PS01,于2020年05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学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71。该噬菌体对兔源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裂解作用,可以有效防控家兔养殖场巴氏杆菌病,减少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群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且使用安全、无副作用,在解决因巴氏杆菌造成的感染的同时,避免了因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抗生素残留、以及诱发耐药性巴氏杆菌的问题。此外,该噬菌体的应用广泛,还可用于制备饲兔料添加剂、以及环境、饲料消毒剂、检测试剂盒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巴氏杆菌噬菌体及包含该噬菌体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是一类能引起畜、禽、宠物、野生动物及人类感染,并严重发病的重要人畜共患性病原菌。研究报道,该病原菌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无宿主特异性,可通过相互接触经呼吸道进行水平和垂直传播;Davies等2004年报道该菌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宿主间发生种间传播。自从1959年WHO将巴氏杆菌病定为一类重要的动物传染病,Pm就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兔巴氏杆菌病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病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兔巴氏杆菌病是由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其血清型为7:A、5:A,该菌一般寄生于兔鼻腔黏膜和扁桃体内,正常情况一般不引起发病,但当外界应激过大或动物机体抵抗力较低下时家兔会发病,而且该病一旦在地区内流行,兔群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净化;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会引起家兔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生,致使其生长缓慢,料肉转换率降低或大批死亡,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生素,巴氏杆菌对阿莫西林、先锋Ⅵ、先锋Ⅴ、丁胺卡那霉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兔巴氏杆菌的耐药菌株大量出现,给此病的临床防治带来了困难。因此,研发一种疗效显著、使用安全的新型噬菌体制剂用于防治兔巴氏杆菌病迫在眉睫。

噬菌体治疗有几大优势,首先是增殖效率高,一个噬菌体可产生数百子代,而这种能力也是该治疗方式的一个显著优势,在治疗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噬菌体进行治疗无副作用,这一点可与抗生素治疗相区别,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不仅会清除引起感染的菌属,还会对肠道内的其它菌群造成影响,引起微生态的失衡,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噬菌体具有专一性,且不会对其它种属的细菌产生影响;噬菌体治疗无需考虑残留问题,他是严格宿主依赖性生物,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

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效的巴氏杆菌噬菌体,能用于防治由于巴氏杆菌感染导致的各类疾病,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广谱强裂解性的巴氏杆菌噬菌体vB_PmuP_PS01,由该噬菌体复配的噬菌体组合物;该噬菌体不仅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兔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的药物,还可用于制备饲兔料添加剂、以及环境、饲料消毒剂等。该噬菌体及其噬菌体组合物使用安全、无副作用,在解决因巴氏杆菌造成的感染的同时,避免了因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抗生素残留、以及诱发耐药性巴氏杆菌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广谱强裂解性的巴氏杆菌噬菌体vB_PmuP_PS01,该噬菌体自山东青岛某养殖场的兔粪中分离得到的,已于2020年05月15日被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9971。

巴氏杆菌噬菌体vB_PmuP_PS01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直径约0.5~1.5mm、透亮的圆形噬菌斑,边界清照。电镜下观测到:该噬菌体的头部呈直径55nm左右的多面体,非伸缩性尾部长20nm,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Taxonomy of Viruses,ICTV)第九次报告的分类标准,可确定该噬菌体为短尾噬菌体科,命名为vB_PmuP_PS0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9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