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轮车立体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8829.3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烽火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18;E04H6/42;B62H3/08;B60L5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轮车 立体车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车立体车库,其包括停车库以及巷道式堆垛机;所述停车库的每一层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停车间,每个停车间内放置有用于供两轮车停放的停车台,停车台上设有充电装置,停车间内则设有用于给停车台上的充电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巷道式堆垛机用于对停车台进行平移和升降。本发明可存放大量两轮车,且能便于电动两轮车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停放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两轮车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中,两轮车越来越到人们的欢迎,使得两轮车的数量急剧增大;但是现有的两轮车存在停放难的问题,而且对于电动两轮车(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还存在充电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车立体车库,以解决两轮车停放难和充电难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两轮车立体车库,其包括停车库以及巷道式堆垛机;所述停车库为多层结构,停车库的每一层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停车间,各停车间的同一侧设有出入口;每个停车间内放置有用于供两轮车停放的停车台,停车台上设有充电装置,停车间内则设有用于给停车台上的充电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巷道式堆垛机用于对停车台进行平移和升降,各停车台的底部设有用于供巷道式堆垛机的伸缩货叉伸入的通槽。
所述停车库有两个,两个停车库的停车间出入口前后相对;所述巷道式堆垛机设置于两个停车库前后之间。
两个所述停车库中至少一个停车库设有供停车台放置的取放间,所述取放间前后贯穿;所述停车台的通槽前后贯穿。
所述停车台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口,停车台限位口与停车台通槽相通;所述限位口上配合有前轮限位件,前轮限位件包括前轮放置板以及分别连接前轮放置板左右两侧的两个卡板,两个卡板上设有用于卡住限位口边缘的卡条,卡板的卡条高于前轮放置板;其中当前轮限位件的卡板卡条卡住限位口边缘时,前轮放置板顶面低于停车台顶面。
所述取放间底部设有用于顶起前轮放置板的凸块;当停车台放置于取放间时,取放间的凸块顶起前轮放置板而使得前轮放置板顶面与停车台顶面平齐。
所述前轮放置板沿前后方向设有两个前轮挡片,两个前轮挡片之间形成有前轮限位槽。
所述停车台上设有车体限位机构;所述车体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以及与两个连接板滑接的限位板;两个连接板固定在停车台前部的左右两侧上,连接板顶边与连接板后边弧形连接,限位板可在连接板顶边和后边之间滑动。
所述车体限位机构的其中一个连接板外侧配合有与充电装置电连接的插头;所述供电装置包括设置于停车间侧壁上并用于与插头相配合的插座;所述插头设有供插座插入的插槽,插槽开口朝下且插槽中设有多个插头端子;所述插座上设有用于供插头端子插入的插座孔,插座孔中设有用于与插头端子电连接的插座端子。
所述停车间包括顶板、底板、中间板以及两个侧板;顶板、底板、中间板以及两个侧板均为防火板,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中间板左右两侧,中间板和两个侧板的上下两边分别连接顶板和底板,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之间形成所述出入口;所述顶板底面上安装有烟雾报警器;所述停车间出入口安装有用于启闭出入口的防火卷帘门。
所述停车间的顶板底面还安装有洒水喷头,停车间底板开设有排水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可供人们停放两轮车,当人们要停放两轮车时,由巷道式堆垛机将停车台从停车库的停车间取出,然后人们把两轮车停放到停车台上,再由巷道式堆垛机将停车台送入停车间放置,由于停车库为多层结构,且停车库的每一层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停车间,这样本发明可停放大量两轮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烽火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烽火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