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车牌号识别功能的充电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8492.6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B60L53/35;B60L53/65;B60L53/66;G06K9/46;G06K9/00;E04H6/00;E04H6/42;E01F13/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宋萍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车牌号 识别 功能 充电 | ||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车牌号识别功能的充电桩,包括多个用于停放车辆的车位、多个用于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充电抢,未工作时,所述充电桩本体存放在存放箱内,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设有用于与接快接头电连接的快接插座;每个所述车位后部均设有一个新能源车辆识别器,所述存放箱内设有控制主机,每个所述车位上均设有一个电动车位锁,所述新能源车辆识别器、电动车位锁均与控制主机电连接。本装置不仅避免充电桩长期暴露外界,避免充电桩被撞坏,而且可以灵活使用充电桩,根据车辆所在位置自由调整充电桩所在位置,使充电桩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车牌号识别功能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一般新能源汽车车位后部会设置一个汽车充电桩,但是充电桩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后容易损坏,同时该车位很容易被外来机动车辆占用,导致充电桩实际使用率极低,同时给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车位被占用,实际利用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车牌号识别功能的充电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车牌号识别功能的充电桩,包括多个用于停放车辆的车位、多个用于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充电抢,多个所述车位后侧共同设有一个充电桩滑轨,所述充电桩滑轨通过支腿支撑在空中,每个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均连接有吊轮,所述吊轮与充电桩滑轨滚动连接,所述充电桩滑轨一端或者两端均设有存放箱,所述存放箱靠近充电桩滑轨的一面为敞口状,未工作时,所述充电桩本体存放在存放箱内,每个所述车位后部均设有一个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放置有线缆,所述线缆与市电电连接,所述线缆端部电连接有快接接头,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设有用于与接快接头电连接的快接插座;
每个所述车位后部均设有一个新能源车辆识别器,所述存放箱内设有控制主机,每个所述车位上均设有一个电动车位锁,所述新能源车辆识别器、电动车位锁均与控制主机电连接。
所述充电桩滑轨包括水平且平行设置的辅助轨道、主轨道,所述主轨道设置在靠近车位的一侧,每两个车位之间设有一个连接轨道,所述辅助轨道与主轨道通过连接轨道连通。
所述存放箱靠近充电桩滑轨的一面敞口处设有自动开合门,每个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均设有控制芯片,每个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控制芯片均设有一个独立的编号,所述控制主机与充电桩本体的控制芯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自动开合门的动力系统电连接。
所述存放箱靠近充电桩滑轨的一面敞口处设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通过电子锁锁住,每个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均设有控制芯片,每个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控制芯片均设有一个独立的编号,所述控制主机与充电桩本体的控制芯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开关门的电子锁电连接。
所述新能源车辆识别器为采用识别车牌颜色判断车辆是否为新能源汽车的识别器。
所述新能源车辆识别器通过球铰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固接在地面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车牌号识别功能的充电桩,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不仅避免充电桩长期暴露外界,避免充电桩被撞坏,而且可以灵活使用充电桩,根据车辆所在位置自由调整充电桩所在位置,使充电桩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新能源车辆识别器1、保护壳体2、辅助轨道3、连接轨道4、自动开合门5、充电桩本体6、存放箱7、主轨道8、充电抢9、快接插座10、吊轮11、线缆12、接快接头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投切换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高熔接痕强度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