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的试验与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8096.3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等效 塑性 应变 成形 极限 试验 计算方法 | ||
1.一种测定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的试验与计算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一、制作被测试材料的单轴拉伸试验试样,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测定被测试材料的真实均匀应变和真实断裂应变
所述的真实均匀应变是指:在均匀颈缩变形阶段,试样上初始长宽高分别为l0·w0·h0的有限体A始终保持均匀变形直到判断试样均匀颈缩结束,其中,l0为初始标距,w0为试样初始宽度,h0为试样厚度,有限体A保持极限均匀变形的真实均匀应变采用下式计算:
其中,lu是指初始标距l0在均匀颈缩结束时的变形长度;
所述的真实断裂应变是指:在局部颈缩变形阶段,在试样断裂中心区域,始终存在初始长宽高分别为l'0·l'0·h0的有限体始终保持均匀变形直到判断材料失效,取满足该条件的最大初始标距为lmax的有限体B保持极限均匀变形的真实断裂应变采用下式计算:
其中,lf是指有限体B的最大初始标距lmax在断裂时刻的变形长度;
所述的真实均匀应变亦等于等效均匀应变所述的真实断裂应变亦等于等效断裂应变
步骤二、按以下两式分别计算不同简单应变路径下的真实主应变εmajor和真实次应变εminor:
其中,β是真实次应变εminor与真实主应变εmajor之比,其某一特定的取值表示某一特定的简单应变路径状态,取值范围为[-∞,+∞],为等效塑性应变,其取值与应变状态无关;
或者,按以下两式分别计算不同简单应变路径下的真实主应变εmajor和真实次应变εminor:
其中,r是塑性应变比,其某一特定的取值表示某一特定的简单应变路径状态,取值范围为[-∞,+∞],为等效塑性应变,其取值与应变状态无关;
步骤三、以真实主应变εmajor为纵坐标,真实次应变εminor为横坐标,绘制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曲线,若取等效塑性应变等于真实均匀应变绘制的曲线称之为均匀成形极限曲线;若取等效塑性应变等于真实断裂应变绘制的曲线称之为断裂成形极限曲线;两条曲线的形状均为椭圆,将两条曲线绘制于同一张图片中,则得到被测材料的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的试验与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的真实均匀应变是指初始标距l0为10mm,试样上的有限体A始终处于均匀颈缩变形下的最大真实应变;所述的真实断裂应变是指有限体B的最大初始标距为lmax为1.0mm,则所取的长宽高为1.0mm·1.0mm·h0的有限体B始终处于均匀颈缩变形下的最大真实应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的试验与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取成形极限图所覆盖的简单应变路径状态,其范围是从纯双轴拉伸状态逐步变化到纯单轴拉伸状态,若在步骤二中采用(3)和(4)式计算,则β对应的取值范围是[1,-0.5],若在步骤二中采用(5)和(6)式计算,则r对应的取值范围是[-0.5,1],得到与传统成形极限图具有相同简单应变路径范围的被测试材料的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的试验与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材料1.0mm标距下的塑性应变比r1.0,将r值的取值范围由[-0.5,1]更新为[-0.5,r1.0],则对应的等效塑性应变成形极限图随之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0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