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减污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8029.1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宫彦章;郑建汀;郑卫国;毛君竹;田雪;陈小兵;高杨;袁芳芳;邹飞;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减污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植物拦截系统、收集净化系统及智能监控系统,先通过植物拦截系统按照预设路径将雨水引流至收集净化系统,并在引流过程中吸收和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再通过收集净化系统收集植物拦截系统按照预设路径引流至收集净化系统的雨水,并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修复与净化,然后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植物拦截系统及收集净化系统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水流情况及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植物拦截系统及收集净化系统的减污处理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雨水减污处理效果,从而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雨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减污处理系统及雨水减污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频发、建设强度增大、排水防涝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水安全不足、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的提出恰逢其时,充分发挥了城市基础设施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然而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局限性:(1)依然以引导至排水系统为主,且选择增大排水管径,导致雨水滞留时间短,初期雨水中的大量固体颗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未得到有效净化,再次利用较为困难,导致大量雨水依然通过排水系统排走,雨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2)无法对海绵城市的运行过程进行智能管理,导致海绵城市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查找问题原因,且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导致雨水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因而,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依然存在无法有效净化雨水且无法对雨水净化过程智能监管而造成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减污处理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净化雨水并对雨水净化过程智能监管造成雨水资源浪费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减污处理系统,包括植物拦截系统、收集净化系统及智能监控系统:
植物拦截系统,用于按照预设路径将雨水引流至收集净化系统,并在引流过程中吸收和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质;
收集净化系统,用于收集植物拦截系统按照预设路径引流至收集净化系统的雨水,并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修复与净化;
智能监控系统,用于对植物拦截系统及收集净化系统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水流情况及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植物拦截系统及收集净化系统的减污处理过程进行管理。
可选地,所述植物拦截系统包括:
雨水分离系统,包括基于落差层析原理设置的预设路径,在存在雨水时,将雨水按照所述预设路径引流至收集净化系统;
净水植物拦截系统,包括按照所述预设路径铺设的净水植物及用于培养所述净水植物的过滤吸附基质,所述过滤吸附基质用于聚集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并改良净水植物的根系环境,在引流过程中,通过所述生物膜吸收和分解雨水中相应的污染物质,通过改良后的净水植物去除雨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及微量持久性污染物质。
可选地,所述收集净化系统包括:
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植物拦截系统按照预设路径引流至所述雨水收集系统的雨水;
植物净化系统包括功能型净水植物,所述功能性净水植物用于净化雨水收集系统所收集的雨水中的悬浮污染物;
水体修复系统,用于对雨水收集系统所收集的雨水,按照不同的层次对水体进行修复与净化。
可选地,所述水体修复系统包括:
生态浮岛系统,用于去除所收集的雨水的上层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修复系统,用于恢复和激活整个水体中的微生物的净化功能,通过恢复和激活后的微生物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水体修复与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0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