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6838.9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5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冰鑫;陈俊生;翟利华;史海欧;林琛;王一兆;陈仕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岩土 工程 实验 pva 壳体 溶解 生成 溶洞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水溶性聚乙烯醇制备初步薄壳体模型;在所述初步薄壳体模型的顶部和底部预留孔洞;
(2)将塑料管伸入初步薄壳体模型的孔洞中,在塑料管与孔洞之间做防水处理,得到溶洞模型;
(3)根据岩块试样与模型的几何相似比、强度相似比以及弹性模量相似比,确定岩块模型的骨料、胶结材料的配比方案,按照配比方案制备岩块相似材料混合物;
(4)在模型箱中,将步骤(3)所述岩块相似材料混合物分层摊铺夯实,根据溶洞所在的位置将步骤(2)所述溶洞模型埋入岩块相似材料混合物中;
(5)硬化岩块相似材料混合物,关闭溶洞模型底部的塑料管,通过溶洞模型顶部的塑料管将水注入溶洞模型内,进行溶解处理,然后打开溶洞模型底部的塑料管,将溶解液由溶洞模型底部的塑料管排出;
(6)循环步骤(5)的溶解处理至溶洞模型完全溶解,从溶洞模型底部的塑料管排出溶解液,形成中空溶洞;
(7)将溶洞模型底部的塑料管取出后填堵,然后从溶洞模型顶部的塑料管往所述中空溶洞内填充充填物,得到溶洞试样;
(8)将溶洞模型顶部的塑料管取出后填堵,形成带溶洞的完整岩石试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水溶性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75-78,所述水溶性聚乙烯醇为常温可溶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初步薄壳体模型的外部轮廓为溶洞的外表面形态;所述初步薄壳体模型内部中空;所述初步薄壳体模型的厚度为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塑料管与初步薄壳体模型之间的间隙用防水浆料填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溶解处理的温度为2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溶解处理的时间为8-10个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往最后一次排出的溶解液中滴加1-2滴碘液,如果出现蓝色团粒状透明体,则需要继续进行溶解处理,如果碘液在最后一次溶解液中均匀扩散,则溶洞模型完全溶解,无须继续进行溶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实验的PVA薄壳体溶解生成溶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充填物为纯净水、土颗粒、岩石碎屑中的一种及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68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会议记录抽取与PPT插入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安全汽车扶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