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描设备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14161.5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3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侯方焰;徐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3/385 | 分类号: | G01R33/385;G01R33/36;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马云超 |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设备 磁共振 成像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扫描设备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冷却设备、散热部件及导热部件。第二筒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冷却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散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减少了散热部件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可有效保持散热部件工作于稳定的低温环境中,提高了散热部件的信噪比,且通过导热部件与所述冷却设备连接,所述导热部件将散热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冷却设备,使得散热部件工作在稳定的低温环境中,降低了其噪声系数。并且散热部件与第一筒体共用冷却设备,无需外部的制冷机为散热部件提供冷源,节省了设备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描设备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磁共振系统主要包含磁体,梯度线圈,射频发射/接收线圈,接收链路几个子系统。由超导磁体产生一个均匀的静态磁场,通过射频发射线圈激发氢核自旋进动产生磁共振信号,利用梯度线圈对信号进行空间信息编码。由射频接收线圈采集上述磁共振信号,经过接收链路转换为数字信号,最终使用计算机重建得到磁共振图像。
射频接收线圈作为磁共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磁共振系统图像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广泛使用阵列式接收线圈,具有信噪比高,覆盖范围灵活,使用方便等特性。
传统的磁共振系统是磁体使用自身的冷却装置(制冷机),而射频接收电路置于设备间或者磁体间,采用风冷、水冷或者自然冷却的方式,射频接收电路处于常温或者高温的环境中,因此其噪声系数无法降低,造成信噪比的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磁共振系统中接收机噪声系数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扫描设备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一种扫描设备,包括:
第一筒体;
第二筒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冷却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以及
散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导热部件,一端与所述散热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散热部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检修窗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向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线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向外表面,与所述检修窗口间隔设置,连接所述散热部件的线缆穿过所述接线孔与后端控制器连接。
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用于产生主磁场的主线圈,容纳所述主线圈的第一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部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冷却设备,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以为所述第一筒体内部的制冷介质提供冷却环境;
接收电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线圈的磁共振信号;
导热部件,一端与所述接收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收电路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设备包括:
冷头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周向外表面,所述冷头部件开设凹槽,所述导热部件的冷头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41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