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弓背连体耙的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2471.3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5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付长智;李春;付晓琳;付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市长智农工具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K11/14 | 分类号: | B21K11/14;B21J5/00;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唐山科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6 | 代理人: | 王永红 |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弓背 连体 生产 方法 | ||
1. 一种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弓背连体耙包括耙齿、耙梁、耙弓和耙裤,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工艺步骤进行生产:
S1:切割
选用与设计耙体厚度相匹配的板材,根据耙体的整体宽度和长度进行切割;
S2:加热
将对耙体初型的耙弓和耙梁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750-850℃,温度保持时间时间为1-5分钟;
S2:扩展
对加热后的耙弓进行扩展,实现耙弓与耙梁垂直;
S3:闷圆
通过闷圆模具将耙弓加工成圆形;
S4:成弓
将整形好的耙弓放入压型模具,通过压型模具将扩展后的耙弓压制成弓形;
S5:通过定型模具将弓、背折角和耙齿弯折成预定形状;
S6:将耙体与耙裤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切割工序中,数控切割设备在整块钢板上紧凑下料,切割出长方形结构的耙体初型,耙体初型包括耙齿、耙梁和闭合在一起的耙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时所选用原料是与目标耙等厚度的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耙弓坯料的截面积大于等于目标耙弓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闷圆工序中所述的闷圆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安装在冲压机上;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对面均为并列设置的齿牙,上下两个模具中的齿牙水平方向反向设置,每个齿牙的上面均为V型槽,槽底圆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齿牙均包括阶梯状的长齿和短齿,长齿和短齿上均设置有V型槽,短齿的两个侧面是与长齿V型槽槽壁相匹配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齿牙方向相反设置,二者上下合并后,上模具的短齿插入与之上下对应的下模具的长齿V型槽中,二者的槽底构成与目标耙弓外径相匹配的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整个耙体制作过程至多由两次加热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弓工序中,两组所述压型模具对称设置在扩展后的耙体两侧;所述压型模具包括油缸、固定座和定型座;油缸的伸出端与定型座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定型座与固定座滑动配合,固定座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操作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座的内侧面是与耙弓弯曲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内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带有通孔的矩形块体,固定座通过连接件与操作平台固定连接,定型座的连接杆穿过固定座的通孔且与油缸输出端连接,定型座的连接杆与固定座的通孔之间滑动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弓背连体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带有滑轨的矩形块体,固定座通过连接件与操作平台固定连接,定型座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定型座的尾部与油缸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市长智农工具设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市长智农工具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24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即热水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牵引车强化腐蚀试验道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