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热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0832.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林斌 |
主分类号: | F24H1/16 | 分类号: | F24H1/16;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加热器 加热 方法 | ||
即热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其中,包括:平面螺旋加热步骤:让发热管主体部平面螺旋设置或平面迂回设置,发热管两端电源端插脚向下折弯设置,用于插入穿过下壳件的发热管第一插脚孔、发热管第二插脚孔;平面螺旋加热水槽步骤:加热水槽由发热管、上壳件和下壳件装配而成,发热管顶部和底部分别紧贴上壳件、下壳件位于壳体内壁,平面螺旋发热管的管壁之间设置管间隙与上壳件、下壳件之间形成平面螺旋的加热水道,加热水道沿发热管平面螺旋之间的间隙延伸,发热管的外壁被上壳件与下壳件上下夹持侧部镂空设置在加热水槽内加热流水,加热水槽将发热管浸泡在待加热的水中充分热交换,构成平面螺旋加热加热水槽,进一步提高发热管的加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特别是即热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水加热器是常用的加热器之一,用于对水进行加热,同时又可作为水的即热加热器,具有加热快使用方便的特点;
市面上的即热加热器都是加热器侧部设置水管导热加热,加热效果差,温度加热慢、耗能大,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连接牢固和密封效果好的即热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即热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其中,即热水加热器包括:上壳件、下壳件和发热管;所述加热方法,包括:相对密封的空腔步骤:壳体上设置上壳件、下壳件盖合且外围密封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腔壳体,平面螺旋加热步骤:让发热管主体部平面螺旋设置或平面迂回设置,发热管两端电源端插脚向下折弯设置,用于插入穿过下壳件的发热管第一插脚孔、发热管第二插脚孔;平面螺旋加热水槽步骤:加热水槽由发热管、上壳件和下壳件装配而成,发热管顶部和底部分别紧贴上壳件、下壳件位于壳体内壁,平面螺旋发热管的管壁之间设置管间隙与上壳件、下壳件之间形成平面螺旋的加热水道,加热水道沿发热管平面螺旋之间的间隙延伸,发热管的外壁被上壳件与下壳件上下夹持侧部镂空设置在加热水槽内加热流水,加热水槽将发热管浸泡在待加热的水中充分热交换,构成平面螺旋加热加热水槽;密封连接步骤:水槽外围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外围设置基准面焊接或滚边密封连接。
经本发明使用即热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上壳件、下壳件盖合且外围密封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腔;
发热管,发热管主体部平面螺旋设置或平面迂回设置,发热管两端电源端插脚向下折弯设置,用于插入穿过下壳件的发热管第一插脚孔、发热管第二插脚孔;
加热水槽,所述加热水槽由发热管、上壳件和下壳件装配而成,所述壳体内设置发热管,发热管顶部和底部分别紧贴上壳件、下壳件位于壳体内壁,平面螺旋发热管的管壁之间设置管间隙与上壳件、下壳件之间形成平面螺旋的加热水道,加热水道沿发热管平面螺旋之间的间隙延伸,加热水槽的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分别设置在发热管两端电源连接端一侧,位于下壳件上,加热水槽将发热管浸泡在待加热的水中充分热交换,构成平面螺旋加热加热水槽。
所述上壳件、下壳件之间分别设置上基准面、下基准面对齐连接,上基准面、下基准面通过焊接或滚边密封连接,滚边时内侧设置第一密封圈挤压密封,上壳件、下壳件两者至少一个浅拉深成型,且外围设置基准面。
所述壳体的内腔高度与发热管的管一致,下壳件下部至少设置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发热管第一插脚孔、发热管第二插脚孔,第一水道接口与发热管第一插脚孔相邻设置和第二水道接口与发热管第二插脚孔相邻设置保持发热管充分加热有效距离。
所述加热水槽的流水将发热管外围两侧包裹流动,发热管为裸管设置快速传热,发热管由外向内设置发热管外壁、石英砂、发热丝,发热管的发热管外壁被上壳件与下壳件上下夹持侧部镂空设置在加热水槽内加热流水。
所述发热管主体与壳体相适应配合在加热水槽内;发热管主体与发热管插脚成夹角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林斌,未经周林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0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