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8874.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国;李群;丁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9/00;C08L9/06;C08L91/06;C08K13/04;C08K7/26;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5/548;C08K5/25;C08K5/3437;C08K5/18;C08K5/47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57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午线 轮胎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配方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组成:天然胶橡胶为40-100份,高顺式丁二烯橡胶为0-40份,溶聚丁苯橡胶为0-40份,白炭黑为0-40份,炭黑为20-60份,氧化锌为1-5份,硬脂酸为1-3份,硅烷偶联剂为0-6.4份,低滚阻助剂为0-1份,防护蜡为0.5-2份,防老剂RD为1-3份,防老剂4020为1-3份,促进剂NS为1-3份,硫黄粉为0.5-3份,防焦剂为0-0.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胶橡胶为75份,高顺式丁二烯橡胶为15份,溶聚丁苯橡胶为10份,白炭黑为20份,炭黑为35份,氧化锌为3.5份,硬脂酸为2.5份,硅烷偶联剂为1.6份,低滚阻助剂为0.8份,防护蜡为1份,防老剂RD为1.5份,防老剂4020为2份,促进剂NS为1.6份,硫黄粉为1.5份,防焦剂为0.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滚阻助剂为1-萘乙酰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橡胶、高顺式丁二烯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的总质量份数为1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聚丁苯橡胶中:乙烯基含量为10%-35%,苯乙烯含量为5%-40%,Tg点低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吸碘值为90-160g/kg,吸油值为110-140ml/100g,总比表面积N2SA为90-145m2/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炭黑的氮吸附总比表面积为100-250m2/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0-3.2份的纯硅烷偶联剂或0-6.4份的50%固体含量硅烷偶联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Si69和硅烷偶联剂Si75中的一种或两种。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成分配比,分别称取配制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的各成分;
(2)一段混炼胶:将天然橡胶、高顺式丁二烯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和低滚阻助剂加入密炼机,密炼机转速调至60转/分,压上顶栓混炼15秒;升上顶栓,将炭黑加入密炼机,密炼机转速调至50转/分,压上顶栓,混炼25秒;升上顶栓清扫,密炼机转速调至45转/分,压上顶栓混炼到145℃,恒温保持60秒,升上顶栓,开卸料门排胶,双螺杆挤出下片,冷却建垛;
(3)二段混炼胶:将一段混炼胶、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RD、防老剂4020、防护蜡、白炭黑和硅烷偶联剂加入密炼机,将密炼机转速调至45转/分,压上顶栓混炼25秒;升上顶栓清扫,压上顶栓混炼148℃,在此温度下恒温混炼60秒,升上顶栓,开卸料门排胶,双螺杆挤出下片,冷却建垛;
(4)三段混炼胶:将二段混炼胶投入密炼机,将密炼机转速调至45转/分,压上顶栓混炼25秒;升顶栓清扫,压上顶栓混炼至148℃,升上顶栓,开卸料门排胶,双螺杆挤出下片,冷却建垛;
(5)终炼胶:将三段混炼胶、硫黄粉、促进剂NS和防焦剂加入密炼机,将密炼机转速调至28转/分,压上顶栓混炼25秒;升上顶栓,压上顶栓混炼25秒;升上顶栓清,压上顶栓混炼至103℃,升上顶栓,开卸料门排胶,开炼机下片,冷却建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88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回热结合循环热泵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