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刮增亮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06829.1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2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丁清华;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G02B5/08;G02B5/02;G02B1/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刮增亮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刮增亮膜,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棱镜层,所述棱镜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粗糙层。本发明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基材主要材料采用PET材质,且厚度为15‑300μm,该棱镜层采用平顶微结构,在平顶区域先加一层反射层,使原本将从平顶区域通过的无效光源反射至背光模组反射片后回收再利用,回收光重新经过棱镜微结构时可由棱镜斜面有效区通过或重新反射再回收,于平顶反侧层平面上加一粗糙层,可避免平面结构与上层光学膜间的吸附现象,这样可在提高增亮膜耐磨性的条件下,同时兼顾光学功能及避免吸附,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亮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刮增亮膜。
背景技术
增亮膜指的是应用于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
现有产品中,为解决增亮膜耐刮问题,有两方向,一是将棱镜结构尖角改为圆角,另一是使用软性回弹材料制作棱镜微结构。前者使棱镜尖端失去光学效益,损失了光学特性,并且,当圆顶曲率半径愈大(平顶结构是曲率半径无限大的极端例,缺点相同),虽耐磨强度愈好,但光学效果愈差,且与上层其他光学膜片的吸附现象愈严重,将严重影响显示器画面外观均匀性。后者以树脂材料种类来获得可自修复性,但往往相同折射率要求下,弹性材料成本更高,且在高端应用下,当折射率高于1.59以上时,已无适当回弹性树脂可以选择,只能使用高折射率硬树脂材料。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刮增亮膜。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防刮增亮膜,可在提高增亮膜耐磨性的条件下,同时兼顾光学功能及避免吸附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刮增亮膜,包括基材1,所述基材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棱镜层2,所述棱镜层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反射层3,所述反射层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粗糙层4。
优选的,所述防刮增亮膜的至少一侧侧边上设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上设有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反射层3包括下反射层31和上反射层32,所述下反射层31包括下反射层本体和填充层,所述上反射层32包括上反射层本体和填充层,所述下反射层31、上反射层32依次由下至上设置于棱镜层2的上端外表面上且下反射层本体和上反射层本体之间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反射层本体、上反射层本体的材料为金属层、镀银层、镀铝层或涂布TiO2填料白涂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1为透明基材,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15-300μm。
优选的,所述棱镜层2材料为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优选的,所述粗糙层4为具粗糙度模具以光固化树脂压印,或涂布一层扩散粒子,粗糙度范围Ra:0.5-25μm。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防刮增亮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镜片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隧道排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