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支撑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及锂硫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6298.6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蔡惠群;孙克宁;孙旺;王振华;毛玉琼;赵雪玲;丁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地址: | 5190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电池 正极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支撑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及锂硫电池。该自支撑复合材料包括载体和MoN纳米线,至少部分MoN纳米线的一端固定在载体上,载体包括改性碳布,改性碳布的接触角为10°~25°。相比未改性的碳布,改性碳布的表面活性得到提高,从而使其表面的润湿性也得到相应地提高,进而有利于自支撑复合材料中的MoN纳米线的形成。若将上述自支撑复合材料与S制备成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可以在确保锂硫电池具备足够大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的基础上,改善S正极的导电性、抑制多硫穿梭效应、缓解S的体积膨胀,从而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硫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支撑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及锂硫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装备和新能源交通工具中具有广泛应用,但是其低的理论能量密度依然限制着其发展。随着人们对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发展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成为电化学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硫(S)正极材料具有高达1675mAh·g-1的理论比容量,同时硫元素自然储量丰富、成本低廉;锂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高的电负性(相对标准氢电极为-3.045V),且锂的理论比容量可达3860mAh·g-1,因此,锂和硫组成的锂硫电池具有高达1675mAh·g-1的理论容量和2500Wh·kg-1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目前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250mAh·g-1),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可再生能源存储设备。
然而,目前的锂硫电池存在着许多问题,如:(1)作为正极材料,S极低的导电性(5×10-30S·cm-1)使其需要与一定量的导电剂混合;(2)硫在反应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体积膨胀效应;(3)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2Sn(4≤n≤8)在电解液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这些多硫化物从正极向负极扩散,并在负极表面还原,而可溶性的还原性产物又重新回到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即存在“飞梭效应(shuttling effect)”。以上这些问题使得硫的利用率低,锂电极表面易恶化,从而导致其比容量衰减较快,进而导致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支撑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及锂硫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支撑复合材料,该自支撑复合材料包括载体和MoN纳米线,至少部分MoN纳米线的一端固定在载体上,载体包括改性碳布,改性碳布的接触角为10°~25°。
进一步地,上述载体的单位面积上的MoN纳米线的质量为25~65g/m2。
进一步地,上述改性碳布为氧化改性碳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自支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改性碳布与钼酸盐溶液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反应后产物;步骤S2,将反应后产物进行煅烧,得到自支撑复合材料,其中,煅烧在惰性气体和氨气的混合气体、或氮气与氨气的混合气体中进行,其中,以钼离子计,钼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0.05mol/L。
进一步地,以钼离子计,相对于1m2的改性碳布,钼酸盐的质量为56~112g,优选钼酸盐选自仲钼酸铵、钼酸钠、钼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钼酸盐溶液中的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有机溶剂选自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改性碳布为改性石墨化碳纤维布或改性碳纤维布,进一步地优选改性碳布选自改性HCP330P、改性HCP330N、改性HCP331P、改性HCP331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