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固定艾灸在至阴穴上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05396.8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固定 艾灸 至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固定艾灸在至阴穴上的装置,包括顶板、调节机构、夹持机构、转动机构和固定机构,顶板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调节机构,顶板底部的一端且位于调节机构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机构,顶板的顶部远离调节机构的一端设置转动机构,顶板的底部且位于转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本发明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在膝胸卧位的同时给予艾灸至阴穴治疗,使得纠正胎位治疗效果更好,使得艾灸在至阴穴的时候胎动更加活跃,同时更容易让胎臀退出骨盆、通过重力作用改变胎位,从而达到纠正胎位目的,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此外操作简单便捷,使得孕妇可以独立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妇产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固定艾灸在至阴穴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胎位异常的中医范畴为“逆产”、“横产”及“难产”,至阴穴在肾经和膀胱经的经气交接部位,艾灸至阴穴能够发挥振奋肾阳、顺胎气、促气化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对至阴穴进行艾灸,能够对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强子宫活动,不断加剧胎儿活动,从而使得异常的胎位得到纠正,胎位异常孕妇采取膝胸卧位,能够使抬臀从盆腔中退出来,在改变胎儿重心的作用下,使得胎背和胎头形成一个弧形,有利于胎位自然倒转,使胎位得到纠正,除此之外,相关研究显示,艾灸至阴时会加强子宫活动,治疗结束后宫缩和胎儿倒转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膝胸卧位是需要抬高产妇臀部,防止臀部过早入盆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纠正产妇的胎位。
目前使用的方法有:运用膝胸卧位方法:嘱咐孕妇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将腰带放松,在硬床板上保持俯撑姿势,膝盖贴于床上,抬高孕妇的臀部,使床和孕妇的大腿保持在垂直状态,胸部紧贴床面,每次持续时间为15分钟,一天治疗2次;艾灸治疗方法:患者暴露两侧的至阴穴(足小趾外侧、趾甲旁约0.1寸处取穴),同时点燃两根艾条,分别对准孕妇两侧至阴穴,艾火距离穴位约2~3cm,以孕妇穴位处有温热感出现为宜。
而目前纠正胎位采取的膝胸卧位联合艾灸至阴穴方法:每次先对患者进行持续20分钟的艾灸治疗,然后再予膝胸卧位治疗15分钟。
上述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几个弊端:1、因治疗耗时较长,前后共半小时多,有些孕妇坚持不了,2、进行纠正胎位的孕妇都是怀孕八个月左右,因为孕周比较大,膨大的肚子挡住,无法独立操作,因此在采取艾灸治疗的时候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帮忙手拿艾条对着穴位,特别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固定艾灸在至阴穴上的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以固定艾灸在至阴穴上的装置,包括顶板、调节机构、夹持机构、转动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顶板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调节机构,所述顶板底部的一端且位于调节机构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顶板的底部远离调节机构的一端设置转动机构,所述顶板的底部且位于转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顶板的底部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远离第一调节旋钮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板,对应两个所述移动板与固定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远离移动板或固定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铰接设置在转动机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机构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53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交通事故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防缠打草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