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02290.2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4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林;王成启;徐志祥;练学标;刘磊;梁远博;张晓乐;方子善;万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14/06 | 分类号: | C04B14/06;C04B2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甘章乖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砂是通过筛分将质量百分比为60~75%、细度模数为3.1~3.5的戈壁砂和质量百分比为25%~40%、细度模数为0.6~1.0沙漠砂混合均匀而得到,其中沙漠砂包括粒径为0.3~0.6mm第一沙漠砂、粒径为0.15~0.3mm第二沙漠砂和粒径为0~0.15mm第三沙漠砂,所述复合砂中第一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第二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第三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0~5%。所述复合砂解决了戈壁沙漠地区单一砂级配不良等问题,充分利用了戈壁沙漠地区闲置且丰富的砂源,解决了戈壁沙漠地区配制混凝土河沙资源短缺问题,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混凝土是各种土木工程建设的首选材料,建筑用砂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使用量非常的大。当前我国工程用砂年需要量约数十亿吨,砂资源不论是从经济、质量、储量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考虑,已不能满足当代工程建设规模的需要。
另外,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基本设施建设加大了力度和规模。我国西部地区河砂资源短缺,但存在丰富且价格低廉的戈壁砂、沙漠砂等资源,其中,戈壁砂在洗砂除泥的过程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粉体,乃至粒径大于0.15mm的细颗粒也被除去,导致戈壁砂的细度模数较大,外观粗拙棱角数量大,属于粗砂;而沙漠砂细度模数较小,粒径小于0.3mm组分较多,属于超细砂,级配单一,这两种砂单独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差,不能满足施工性能,造成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外表质量较差,且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利用戈壁沙漠地区的现有砂资源,配制出一种适用于戈壁沙漠地区混凝土制备的复合砂是当前西部戈壁沙漠地区建筑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砂的其制备方法,制备本申请中的复合砂的方法如下:
将质量百分比为60~75%、细度模数为3.1~3.5的戈壁砂和质量百分比为25%~40%、细度模数为0.6~1.0沙漠砂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砂。
进一步地,所述戈壁砂和沙漠砂通过筛分试验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沙漠砂包括粒径为0.3~0.6mm第一沙漠砂、粒径为0.15~0.3mm第二沙漠砂和粒径为0~0.15mm第三沙漠砂,所述复合砂中第一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第二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第三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0~5%。
所述复合砂适用于制备戈壁沙漠地区的混凝土,所述复合砂由戈壁砂和沙漠砂组成,其中,戈壁砂的细度模数为3.1~3.5,所述沙漠砂的细度模数为0.6~1.0,所述复合砂中戈壁砂的质量百分比为60~75%,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25%~40%。
进一步地,所述沙漠砂由第一沙漠砂、第二沙漠砂和第三沙漠砂组成,所述第一沙漠砂的粒径为0.3~0.6mm,所述第二沙漠砂的粒径为0.15~0.3mm,所述第三沙漠砂的粒径为0~0.15mm;所述复合砂中第一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第二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15~20%,第三沙漠砂的质量百分比为0~5%。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所述复合砂的级配区符合2区。
进一步地,所述戈壁砂和沙漠砂的含泥量低于2.0%,氯化物含量低于0.02%,坚固性系数低于8.0%,单级最大压碎值指标低于25%。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砂的含泥量低于2.0%,氯化物含量低于0.02%,坚固性系数低于8.0%,单级最大压碎值指标低于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2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