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磺酰氯联产二苯砜和硫酸镁的生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00807.4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松;张福祥;刘仕通;马龙;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惠隆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315/06 | 分类号: | C07C315/06;C07C315/00;C07C317/14;C07C303/08;C07C303/44;C07C309/86;C01F5/40;C01B17/88 |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邓月芳 |
| 地址: | 212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苯磺酰氯 联产 二苯砜 硫酸镁 生产 系统 | ||
一种苯磺酰氯联产二苯砜和硫酸镁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顺序串联的磺化釜、水解釜、水洗釜和蒸馏釜;生产系统还包括硫酸镁生产单元,包括依次通过管道顺序串联的中和反应器、煅烧炉、溶解釜、压滤机、结晶器和烘干机;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高温高压旋风分离器和燃烧器;本发明将传统生产方式中低浓度的副产物硫酸转变为浓度为60‑65%的硫酸,既减少了水解反应的水的用量,使分层的硫酸变浓,用于硫酸镁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将中和反应器和煅烧炉产生的余热用来作为蒸馏釜的釜体加热,使能源得到最大资源的利用;将中和反应器和煅烧炉产生的热风经过旋风分离器后再提供给蒸馏釜,可以避免蒸馏釜的夹套内层堵塞,进一步去除硫酸中的有机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苯磺酰氯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苯磺酰氯联产二苯砜和硫酸镁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苯磺酰氯是一种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理论上生产每吨苯磺酰氯会得到浓硫酸1.12吨左右;目前,国内外对废硫酸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回收再用、综合利用和中和处理这三大类,苯磺酰氯生产过程中通过稀释水解过程将浓硫酸稀释,稀释过程中硫酸浓度一般为20-25%左右,先将苯磺酰氯及其副产物二苯砜以及很少量的苯磺酸沉淀出来,送至水洗釜进行水洗然后送至蒸馏罐进行蒸馏分离,根据沸点不同,依次得到苯磺酰氯和二苯砜,硫酸因为浓度过低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只能作为废酸排掉,同时硫酸中也含有一些有机物杂质,包括二苯砜、苯磺酸以及苯磺酰氯,而且二苯砜作为副产物,是一种有机合成、医药、农药等的中间体,可以用作增塑剂等,所以本发明提出一种苯磺酰氯联产二苯砜和硫酸镁的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苯磺酰氯联产二苯砜和硫酸镁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顺序串联的磺化釜、水解釜、水洗釜和蒸馏釜;所述的磺化釜的进料口分别连通有苯计量罐和氯磺酸计量罐,磺化釜和水解釜的出气口分别通过气体输送管道与降膜式吸收塔的进气管连通,所述降膜式吸收塔的流体入口与一水计量槽相连通,流体出口通过出酸管道连接有盐酸储罐;所述的水解釜底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硫酸储罐;所述的出酸管道通过第一计量泵与所述的水解釜的进料口连通;水洗釜的进料口连通有水计量罐;
所述蒸馏釜的釜盖上设置有进料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和物料接收体系顺次连接;蒸馏釜釜外侧设置有夹套,在夹套两侧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夹套的夹层相连通的热风进口和热风出口;所述的物料接收体系包括苯磺酰氯接收罐和二苯砜接受罐;所述的苯磺酰氯接收罐通过第一出料管与所述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的二苯砜接收罐通过第二出料管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出料管上;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硫酸镁生产单元;所述的硫酸镁生产单元包括依次通过管道顺序串联的中和反应器、煅烧炉、溶解釜、压滤机、结晶器和烘干机;所述的中和反应器液体入口与所述的硫酸储罐相连通,所述的中和反应器的固体入口连通有氧化镁计量罐;
所述的生产系统还包括高温高压旋风分离器和燃烧器,所述的中和反应器和煅烧炉的热风出口通过管道汇合至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入口,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的蒸馏釜的热风进口连通,蒸馏釜的热风出口与所述的燃烧器相连通;所述燃烧器的物料出口与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固体出口通过管道汇合至中和反应器和煅烧炉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的中和反应器液体入口与硫酸储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计量泵。
优选地,所述的磺化釜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煅烧炉为回转床煅烧炉或罐式煅烧炉。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惠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惠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